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命的意思、失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命的解釋

違誤命令。《左傳·昭公十三年》:“王問 犫櫟 ,﹝ 枝如子躬 ﹞降服而對,曰:‘臣過失命,未之緻也。’” 杜預 注:“降服,如今解冠也。謝違命。” 孔穎達 疏:“言臣罪過,漏失君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失命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詞源學和曆史文獻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義構成 "失"的本義指違背或遺失,《說文解字》釋為"縱也",後引申為喪失、違背之意。"命"在甲骨文中象人跪聽令狀,本義指上級指令,《漢語大詞典》注為"差使、政令"。二字組合形成"違背命令"的原始義項。

二、文獻用例

  1. 違令義項 《左傳·宣公十二年》載:"失命不孝,此謂失德"(《十三經注疏》),此處指違背君命的行為。東漢鄭玄注《周禮》時強調"失命者,違上命也",明确其行政指令屬性。

  2. 亡身義項 《漢書·五行志》"人失其命則死"(中華書局點校本),此處"命"指生命體征。唐代孔穎達疏《尚書》雲:"失命猶亡身",該用法多見于醫學典籍,《黃帝内經·素問》有"失命者形弊"之說。

三、語義演變 宋代《廣韻》将二字分注,至清代《康熙字典》始立專條,現代《辭源》修訂本歸入"違令"主項,《漢語大詞典》則并列兩義。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土文獻中,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載"失命者赀甲",印證其法律術語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

“失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失命(拼音:shī mìng)的核心含義是“違誤命令”,即未能正确執行或遺漏上級的指令。這一解釋源自《左傳·昭公十三年》的記載:

王問犫櫟,﹝枝如子躬﹞降服而對,曰:“臣過失命,未之緻也。”
杜預注:“降服,如今解冠也。謝違命。”孔穎達疏:“言臣罪過,漏失君命。”

此處“失命”指臣子因疏忽未能傳達君主的命令,需脫冠謝罪,體現了古代對命令執行的嚴格性。


二、字義分解

  1. 失(shī):
    • 本義為“丢失、違背”,如“失信”“失約”。
  2. 命(mìng):
    • 指“命令”或“生命”,此處取“命令”義。

三、其他語境中的引申

在部分文學作品(如宋代詩詞)中,“失命”與“喪身”連用,形成“喪身失命”的搭配,引申為“失去生命”。例如:

“纏涉有無,喪身失命”(釋慧開《頌古四十八首》)
“喪身失命知多少,滿地如今號菜花”(釋印肅《畏愛兼抱》)

但這種用法更偏向文學表達,并非該詞的本義。


四、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百祥澄深叱奴廚戶存亡絕續蕩掉達賢大兄嘀哒風音鋼管甘利歌悅鈎索海吼含虛紅彩紅色哄擁黃闱夾裆絞急伎坊津般金瓠舊居饑焰中燒踡跽考徵狂瞽之言馬匙麼麼尿床漂泛丕則鋪班濮達乾沐浴傾車擾亂仁果埽蕩屎盆子釋冤壽世順船遂能太白條枝通可突鏡忘筌微弱五供養鄉祀襄助謝舅細戶唏裡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