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時苗的意思、時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時苗的解釋

新苗。 晉 潘嶽 《河陽縣作》詩之一:“長嘯歸東山,擁耒耨時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時苗是東漢時期著名清廉官吏的代稱,典出《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該典故記載時苗任壽春縣令期間,乘坐黃犢車赴任,離任時将牛犢留下,稱"犢是淮南所生,非苗所有"。後世遂以"留犢""時苗犢"比喻官員廉潔自律的品格,明代《幼學瓊林》将其列為古代清官典範。

《漢語大詞典》收錄"時苗"詞條時特别注明其典故屬性,釋義為"東漢時苗,以清廉著稱,後用作詠廉吏之典"。該詞在古典文獻中常見于頌揚官員廉潔的詩文創作,如元代王恽《題時苗留犢圖》即運用此典讴歌清官風骨。現代漢語使用中,"時苗精神"已成為廉政文化建設的象征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時苗”一詞的解釋需要從詞語本義和曆史人物典故兩個層面綜合理解:

一、詞語本義 “時苗”指新長出的幼苗,常見于古典文獻。例如晉代潘嶽《河陽縣作》詩中的“擁耒耨時苗”,這裡的“時苗”即指農作物的新苗,體現植物生長的初始狀态。

二、曆史人物典故 特指東漢官員時苗(約150-220年),字德胄,河北钜鹿人。其典故核心為“時苗留犢”:

  1. 清廉典範:建安年間任壽春令時,乘黃牛車赴任,離任時将母牛所生牛犢留下,認為“犢為壽春草料所育,非己所有”,成為古代廉潔象征。
  2. 為政風格:史載他“為人疾惡,不事權貴”,與常林等人以清正聞名,任職期間整頓吏治,深得民心,被稱“黃牛令”。
  3. 後世影響:唐代李瀚《蒙求》将“時苗留犢”與“羊續懸魚”并列,作為廉政典故傳世。其晚年遷居避俗,形成“大時村”,體現淡泊名利的品格。

注:需區分語境使用——文學作品中多指植物幼苗,曆史典故中專指清廉官員。如需深度考據,可參考河北省紀委監委網站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伽閉伏裨海插孔蟬焉程考秤星楮冠當擔頂門壯戶動筆方框圖訪訊奉差奮迹橄榄香高突仡佬年革鞜詭落歸山阖家皇時魂消江山如此多嬌交招寄遞解駮解韍金雞納霜鈞校科斧空儉聯繫實際離曠領解六陽免喪墨兵峭帆撒手鐧山池神思恍惚沈抑世口時異事殊視遠步高熟艾水钹輸眼四要速效甜話兒童心未泯咼堕髻五單于吳帶當風下颔邪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