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苗。 晉 潘嶽 《河陽縣作》詩之一:“長嘯歸東山,擁耒耨時苗。”
“時苗”一詞的解釋需要從詞語本義和曆史人物典故兩個層面綜合理解:
一、詞語本義 “時苗”指新長出的幼苗,常見于古典文獻。例如晉代潘嶽《河陽縣作》詩中的“擁耒耨時苗”,這裡的“時苗”即指農作物的新苗,體現植物生長的初始狀态。
二、曆史人物典故 特指東漢官員時苗(約150-220年),字德胄,河北钜鹿人。其典故核心為“時苗留犢”:
注:需區分語境使用——文學作品中多指植物幼苗,曆史典故中專指清廉官員。如需深度考據,可參考河北省紀委監委網站等權威來源。
時苗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在某個時刻生長的嫩芽。
時苗的拆分部首是日和艹,其中日表示“太陽”,艹表示“植物”。它的筆畫數為7畫。
時苗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棋經·雜說》一書中。在這本書中,時苗一詞被用來形容棋盤上生長的嫩芽。
在繁體字中,時苗的寫法為「時苗」。
古時候,時苗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時苗的寫法為「時 田」。這種寫法中,「時」字的上方有一個隸形的日字,表示太陽,下方是植物的田字;「田」字的右側是一個艹字,表示植物。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時苗這個詞,比如:“春天來臨時,大地上到處都是時苗。”這句話中,時苗用來形容春天時大地上生長的嫩芽。
與時苗相關的組詞有:時光、時刻、芽苗等。
與時苗近義詞有:嫩芽、嫩綠的苗、嫩綠等。
與時苗反義詞有:枯萎、凋零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