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官名。扶持瞽师,兼掌作乐。《周礼·春官·眡瞭》:“眡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掌大师之县,凡乐事相瞽。” 贾公彦 疏:“按《序言》,眡瞭三百人,皆所以扶工。以其扶工之外无事而兼使作乐。”《梁书·萧子云传》:“臣比兼职斋官,见伶人所歌,犹用未革牲前曲。圜丘眡瞭,尚言‘式备牲牷’。”
“眡瞭”是一个古代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字源和文献使用背景综合解析:
“眡瞭”最早见于《周礼》,是周代乐官体系的官职名称,主要职责为扶持盲人乐师(瞽师)并协助管理乐事。具体职能包括击奏颂磬、笙磬等乐器,并负责在祭祀等重大礼仪中协调盲人乐师的演奏(《周礼·春官·眡瞭》记载)。
眡(shì)
通“视”,本义为观察、照料,在官职语境中引申为监督乐事。古注中特别说明其有“如;比”的类比含义,如《周礼·天官·食医》用四季特性类比饮食调配标准。
瞭(liào)
此处取监察、远望之意(非现代“了望”简化字),原指眼目明亮。结合官职职能,可理解为通过敏锐观察来协调乐事,如《孟子》用“眸子瞭焉”形容明察秋毫的状态。
该词特指周代乐官中兼具辅助职能与监察职能的职位,需同时具备音乐技能和管理能力。其人员编制达三百人(《周礼·序官》),说明在古代礼乐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使用场景,仅作为古汉语研究或文献解读中的专业词汇出现。其中“瞭”字在现代汉语中简化为“了”,但在此词中仍需保留原字形读音。
建议查询《周礼》原文或汉代郑玄注、唐代贾公彦疏等古代注疏,可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
《眡瞭》是一个罕见并且不常使用的词汇,其意思是“看清楚了”或“看透了”。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部首:目(mù)是指目字旁的部首,表示与眼睛相关的事物。
笔画:共有23个笔画,包含了独体字和组合字。
《眡瞭》这个词的来源并不明确,而且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被使用。相比之下,在繁体字中,“眇瞭”这个词更为常见。繁体字“眇”意为“微小”,而“瞭”则表示“看清楚”。这两个字的组合形成了一个更具描述力的词汇,意为“对微小的事情看得很清楚”。然而,“眡瞭”和“眇瞭”的意思是相似的。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一些不同的字形写法。对于“眇瞭”这个词来说,可能存在以下一些变体字:
1. 眇:这个字的意思是“窄小”或“微小”,与“眇”相似。
2. 了:这个字的意思是“明朗”或“清楚”,与“瞭”相似。
以下是几个使用《眡瞭》这个词的例句:
1. 他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终于眡瞭这门复杂的科学原理。
2.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她渐渐眡瞭人生的真谛。
3. 通过观察细节,我们能够眡瞭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由于《眡瞭》这个词较为罕见,目前没有明确的组词、近义词或反义词与之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