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祿的意思、食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祿的解釋

(1).享受俸祿。《史記·循吏列傳》:“食祿者,不得與下民争利。” 宋 司馬光 《範景仁傳》:“ 景仁 時年六十三,因上言:‘即不用臣言,臣無顔復居位食祿。’”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四篇三:“奴隸可以賞賜,其意如後人之食祿。”

(2).迷信者稱人一生中注定應享之食。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端明入冥》:“復扣平生食祿,遂於袖中出大帙示之。”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躬行》:“有官祿者減官祿,無官祿者減食祿。”《紅樓夢》第一○一回:“我也不久了!雖然活了二十五歲,人家沒見的也見了,沒吃的也吃了,衣祿食祿也算全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食祿是中國古代社會制度中的專有概念,原指官吏依據官職等級獲取的固定俸祿,後引申為依靠特定社會身份獲得生活保障的行為模式。這一詞語的語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官吏的俸給”,特指以糧食、錢币等形式發放的官俸制度。《說文解字》釋“祿”為“福也,從示錄聲”,揭示其與祭祀文化關聯的原始内涵,後經制度演化專指國家授予官員的物質待遇。

二、制度特征 據司馬遷《史記·平準書》記載,漢代已形成“秩石制”俸祿體系,二千石級别官員歲入折合粟米約240斛。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強調,食祿制度本質是“君養臣以禮”的政治契約,體現着封建等級秩序的物質化表達。

三、文化隱喻 《禮記·王制》提出“位定然後祿之”的禮制原則,使食祿成為社會地位的具象标識。蘇轼“不羨京塵騎馬客,羨他淮月弄舟人”的詩句,則從士大夫角度折射出對食祿體系的價值反思。

四、語用演變 在曆時語境中,該詞衍生出“坐食俸祿而不任事”的批評性用法,《漢書·食貨志》載晁錯“因其富厚,交通王侯”的記述,即暗含對特權階層食祿過度的社會批判。

網絡擴展解釋

“食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享受俸祿
    指古代官員通過職位獲得朝廷發放的薪俸。例如《史記·循吏列傳》提到“食祿者,不得與下民争利”,強調官員不應與百姓争奪利益。宋代司馬光在《範景仁傳》中也有“臣無顔複居位食祿”的表述,體現官員對俸祿的依賴。

  2. 引申為依賴他人資源
    在成語中,“食祿”被解釋為依靠公家俸祿生活而缺乏實際能力或貢獻。例如“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顔婢膝之徒紛紛秉政”等文學描述,常用來批判屍位素餐的官員。


二、命理與民俗含義

在八字命理學中,“食祿”指與生俱來的飲食福澤,象征財富和地位。若命局中食祿旺盛,則預示生活富足、長壽且有社會聲望。


三、使用語境與例句


“食祿”既可指古代官員的俸祿制度,也可引申為對依賴資源的批判,同時在命理學中象征福澤。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爆騰抱腰綠博斯普魯斯海峽不敢越雷池一步層面長頸鳥喙暢目羼名沖苁楚楚有緻春濃觸千搗萬嵯岈達斡爾語得不得德素訛鬧诽譏鳳箋傅羼官費關生過輩寒浔教典蛟虬角牙借胎節要戟衣峻博刊章魁黠蜫蚳龍牽律曆馬下孊密破蒸籠不盛氣耆俊茕然泣前魚确硌卻奁軟紅十丈商業省力詩筆石跗事魔食菜收載熟嫺梳雪私殊襢裼鼗牢天足投讬小器易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