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諸侯不在規定期間朝見天子。《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鄭玄 注:“時見者,言無常期。”
(2).常見。 唐 李白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唐 戴叔倫 《過柳溪道院》詩:“日斜深巷無人跡,時見梨花片片飛。”
“時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諸侯不在規定時間朝見天子,屬于周代禮制的特殊用語。根據《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天子與諸侯的定期會面有“春朝、夏宗、秋觐、冬遇”之分,而“時見”則是不定期的臨時性朝見,稱為“會”。例如《左傳》提到“春秋時見”,即指諸侯在春秋兩季之外的特殊時期朝見天子。
表示時常出現、常見的意思,多用于詩詞或書面語。例如:
如需具體文獻例句或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注疏或唐代詩詞注解。
《時見》是一個常用詞彙,它的意思是指時間流動中出現的事物或景象。它可以指代某個具體時刻所發生的事件,也可以表示某個時間段内的變化或發展。
《時見》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日和言。其中,“日”表示時間,“言”表示事物的外部表達。根據這兩個部首的結構,我們可以推斷《時見》的總筆畫數是10。
《時見》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發展過程中。它的繁體形式為「時見」,在繁體字中保留了原本的意思和結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演變和變革。關于《時見》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如今已經不再常見,但我們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一些文獻中。古時候《時見》的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因為漢字的書寫方式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區有所變化。
以下是對《時見》這個詞使用的一些例句:
1. 他們對時見的變遷毫不在意。
2. 在這個時見之下,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的發展。
關于《時見》,以下是一些相關的詞語:
1. 組詞:時光、時代、觀察、目睹。
2. 近義詞:光景、時局、時态、景象。
3. 反義詞:時停、無活、冰封、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