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使官的意思、使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使官的解釋

謂利用職權。《商君書·農戰》:“今上論材能智慧而任之,則智慧之人希主好惡,使官制物,以適主心。”

使臣。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 仲尼 之世,王國為君。隨制飲酒,揚波使官。”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他生於六一七年,十三歲(六二九年)繼位,十八歲(六三四年)遣使官到 唐朝 求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使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進行分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用法

  1. 作為動詞短語(“使”+“官”)
    意為“利用職權”,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商君書·農戰》中提到:“今上論材能智慧而任之,則智慧之人希主好惡,使官制物,以適主心。”

    • 這裡的“使官”指通過官職權力來操控事務,強調對職權的運用。
  2. 作為名詞
    指“使臣”或“外交官員”。例如:

    • 三國時期曹操的《善哉行》中有“隨制飲酒,揚波使官”之句,描述使官的活動;
    • 範文瀾《中國通史》記載唐代官員“遣使官到唐朝求婚”,此處“使官”即外交使節。

二、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部分現代文獻(如)在例句中提到“使官兵人人都能全假足休”,此處的“使官”可能為動賓結構,指“管理/保障官兵權益”,屬于特定領域(如軍事)的用法,需結合具體上下文理解。

三、詞源與結構分析

四、總結

“使官”的釋義需分兩類:

  1. 古代文獻:優先指“利用職權”或“使臣”;
  2. 現代特殊語境:可能指對官兵的管理,但需謹慎考察具體文本。

建議進一步查閱《商君書》《曹操詩集》等原始文獻,或結合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驗證具體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使官》的意思

《使官》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派遣或者任命官員。該詞在古代常用于指派官員到各地區或部門擔任官職。

拆分部首和筆畫

《使官》可以從字形上分為兩個部分:左邊部分為“彳”(chì)部,表示“行走的人”的意思;右邊部分為“宀”(mián)部,表示“官員”或“官署”的意思。整個字共有9劃。

來源和繁體

《使官》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發展。在古代,“使”意為派遣或命令,而“官”則指的是擔任政府職務的人。合在一起形成的《使官》表示派遣或任命官員的含義。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使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存在一些差異。對于《使官》這個詞,古代的寫法相對簡化,用圖形符號來代表意思,與現代的字形有所不同。在古代,用于表示“使”的符號是一種由三個橫線組成的符號,與現代的“使”字稍有差異;而用于表示“官”的符號則是一種将房屋圖形去掉屋頂的形狀。整個詞的寫法更加直觀,能夠清楚地表達意思。

例句

1. 隊長使官員們前往前線執行任務。

2. 政府決定使優秀的年輕人擔任重要官職。

組詞

使命、使喚、官職、官方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派遣、委派、命令

反義詞:召回、罷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