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梗的意思、土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梗的解釋

泥塑偶像。亦以喻輕賤無用。《戰國策·趙策一》:“夜半,土梗與木梗鬭。”《莊子·田子方》:“吾所學者,直土梗耳。” 成玄英 疏:“自覺所學,土人而已,逢雨則壞,并非其物。”《文選·劉孝标<廣絕交論>》:“視若遊塵,遇同土梗。” 李善 注:“遊塵土梗,喻輕賤也。” 唐 杜甫 《雷》詩:“真龍竟寂寞,土梗空俯僂。” 宋 葉適 《<徐斯遠文集>序》:“視榮利如土梗,以文達志,為後生法。” 清 戴名世 《與弟書》:“五經二十一史,今之視為土梗,而天下幾無讀書者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土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古代文獻中的含義(主流解釋)

本義:指泥塑的偶像,後引申為輕賤無用的事物。
出處:最早見于《戰國策·趙策一》和《莊子·田子方》等典籍。例如:

二、現代方言中的含義(較少見)

引申義:在部分方言中,指樸實無華、未經修飾的風格或事物。
構成:由“土”(鄉村、樸素)和“梗”(莖稈,象征簡單)組合而成,形容人或事物的自然質樸。

用法與示例

“土梗”需結合語境理解:古代多指脆弱無用之物,現代方言中可表質樸風格。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土梗

土梗是一個成語,是指某些人或事物原始、粗糙、樸素,缺乏修養或教養的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土梗的部首是土,共有3筆。

來源:

土梗首次出現于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用來形容文化水平低下、粗鄙不堪的人。後來這個詞逐漸被使用并流傳至今。

繁體:

土梗的繁體字為「土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土梗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土」字是由三個丿組成,「梗」字則是由「木」和「更」組成。

例句:

他一點修養都沒有,真是個土梗。

組詞:

土能梗芒、土裡土氣、土裡土氣、土裡土氣。

近義詞:

土鼈、土包子、土魉笨蛋。

反義詞:

文雅、高雅、修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