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德的意思、土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德的解釋

(1).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會王朝命運,謂土勝者為得土德。《史記·五帝本紀》:“﹝ 軒轅 ﹞有土德之瑞,故號 黃帝 。” 司馬貞 索隱:“ 炎帝 火, 黃帝 以土代之。”《漢書·張蒼傳》:“ 蒼 為丞相十餘年, 魯 人 公孫臣 上書,陳終始五德,言 漢 土德時,其符黃龍見,當改正朔,易服色。” 唐 張說 《聖德頌》:“稽諸瑞典,昔祚 軒皇 ;而今表聖,土德以昌。”

(2).大地的功德。 清 金農 《客來自覃懷見饷地黃奉酬十韻》:“靈品彰土德,流膏藴精腴。”

(3).用稱帝後的功德。 明 徐渭 《五色鹦鹉黃鹦鹉并是聖母所馴》詩之三:“飲啄定應歌帝力,生成何幸稟中央,千秋萬歲歡無極,土德坤輿本肇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土德是漢語詞彙中承載多重文化意涵的複合概念,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闡釋:

一、五行學說中的屬性定義

在傳統五行體系中,"土"居中央方位,對應季夏時節,具有承載、生化、收納的特性。《漢語大詞典》指出"土德"指五行中"土"的德性,表現為"稼穑"之功。《尚書·洪範》記載:"土爰稼穑",孔穎達疏解為"種曰稼,斂曰穑",強調土地孕育萬物的功能。

二、哲學思想的演變脈絡

戰國鄒衍提出"五德終始說",将土德與黃帝相聯繫,《史記·封禅書》載:"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化該理論,提出"土居中央,謂之天潤",賦予其調和四時的哲學意蘊。

三、政治倫理的象征體系

《漢書·律曆志》以"土德"對應朝代更疊,班固稱"曆數之起,肇于土德"。這種政治隱喻在《呂氏春秋》中發展為"土德尚黃,其事則平",将土地的中和特性引申為治國理念。

四、民俗文化的實踐表達

《周禮·考工記》記載"土圭測景"之法,體現先民對土地規律的認知。《淮南子·天文訓》載"中央土德,其帝黃帝",說明該概念已融入華夏始祖崇拜體系。民間社稷祭祀中的"五色土"儀式,更是土德觀念的物質化呈現。

網絡擴展解釋

“土德”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五行學說中的哲學概念

  1. 五德終始論:源于戰國時期鄒衍的五行學說,将金、木、水、火、土與王朝更疊關聯。土德為五行之一,代表中央方位和黃色,象征穩定與承載。例如《史記》記載黃帝因“土德之瑞”得名,漢代張蒼也主張漢屬土德。
  2. 王朝象征:新政權常以“得土德”證明合法性,如黃帝取代炎帝(火德)、漢朝自诩土德對應秦朝水德,形成五行相克循環。

二、文化引申含義

  1. 大地屬性:指土地滋養萬物的功德,清代金農詩句“靈品彰土德”即贊頌土地孕育生命的特質。
  2. 品德象征:作為成語時,形容人具備農民般的樸實、勤勞與正直,屬于褒義表達。

三、特殊用法 明代徐渭詩句中,“土德”被用來稱頌帝王功德,體現與皇權的關聯。

提示:若需具體文獻案例(如《漢書·張蒼傳》原文),可查閱古籍或權威詞典進一步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爾山溫泉白絨絨保險費柄臣昌化石長畝車口打火店大小方脈憤不欲生奉行腹居郡賦客浮瘗構變漢室槐膏還俗浣溪沙虎視鷹揚莢蒾建弼假如駕鹽車靳惜柩車據杖考核堀室斂膝遼錢令才馬具勉農娘胎牛山木歐文旁引譜傳鉗掣謙懼傾陂清嘯侵沒仁懦善時豕虎傳訛十裡紅樓水舀束理戍禦私神宿篆饕風虐雪桃花春水闱棘無骨字挦毛仙芽矽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