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頭眠的意思、頭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頭眠的解釋

蠶在生長過程中,第一次蛻皮前不食不動的現象,稱“頭眠”。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三一:“漸漸變色,隨色加減食。至純黃,則不飼。是謂頭眠,不以早晚擡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頭眠是漢語中一個專業性較強的蠶業術語,特指家蠶幼蟲在生長周期中的第一次蛻皮休眠期。其釋義與用法如下:


一、基礎釋義

頭眠(tóu mián)

指家蠶幼蟲孵化後經曆的首次休眠蛻皮階段。此時蠶體停止進食,頭部呈褐色并微微擡起,進入靜止狀态以完成表皮蛻換,标志着蠶齡從一齡進入二齡。該術語主要用于傳統蠶桑生産領域。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315頁;《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12卷,第67頁。


二、專業釋義延伸

在蠶業生産中,頭眠具有以下特征:

  1. 時間節點:發生于蟻蠶(剛孵化的幼蟲)孵化後約3-4天,持續20-40小時。
  2. 生理表現:蠶體縮短發亮,胸足僵直,頭部出現深褐色三角形斑紋(俗稱"眠頭")。
  3. 生産管理:需控制溫濕度,避免驚擾,待蠶體頭部蛻皮完全後及時"饷食"(喂食新鮮桑葉)。

    來源:

    《中國養蠶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第84頁;《蠶桑生産技術手冊》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年,第56頁。


三、術語關聯與應用

頭眠與後續的二眠、三眠、大眠共同構成家蠶的"四眠特性",是蠶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古籍《齊民要術》已有"蠶生三日,頭眼頓僵"的記載(詳見卷五·種桑柘),印證其曆史應用。現代蠶業中,該術語仍用于描述蠶品種特性與飼養技術。

來源:

《齊民要術校釋》農業出版社,1982年,第289頁;《中國家蠶品種志》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年,第12章。

網絡擴展解釋

“頭眠”是蠶業術語,指蠶在生長過程中第一次蛻皮前的生理現象,具體表現為停止進食、靜止不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蠶進入“頭眠”時,會經曆首次蛻皮前的休眠期,此時蠶體顔色逐漸變黃,完全停止活動,為後續生長做準備。

  2. 文獻依據
    明代農學家徐光啟在《農政全書》卷三十一中記載:“漸漸變色,隨色加減食。至純黃,則不飼。是謂頭眠。”說明古人已通過觀察蠶體顔色變化判斷其進入頭眠階段。

  3. 生長階段特征

    • 蛻皮周期:蠶一生需經曆四次蛻皮(頭眠、二眠、三眠、大眠),頭眠為首次蛻皮前的準備階段。
    • 顔色變化:蠶體由青色轉為淡黃,最終蛻去舊皮,此過程持續約24小時。
  4. 農事管理
    養蠶人需根據蠶體顔色調整喂食量,當蠶完全變黃時停止供桑葉,待蛻皮完成後再恢複飼喂。

  5. 文化延伸
    農諺“頭眠眠得嶄嶄齊,二眠眠得齊嶄嶄”反映了蠶群進入休眠階段的整齊性,側面印證了頭眠在養蠶周期中的标志性作用。

别人正在浏覽...

阿對泉案衣伧俗差彊人意吃飯吹畫壺初診二戴鄂縣憤怒符節官負信感分工人士鬼目粽故榭海井黃熟香化生盆活教材箭步矯虔濟惡九饤盤局部麻醉欬唾口邏肚攢擴澹緑柱石魔手南皿拿雲握霧懦詞怪說爬山涉水配軍漰湍破剝千釀輕暗犬服入子喪惘上文懾剉升階省劄市場體系霜纨書迂隨物應機天號田桑脫身未非甕盡杯幹五經家下江兵相失交臂鹹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