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通灌注。《宋書·長沙成王義欣傳》:“ 肅 伐木開榛,水得通注,旱患由是得除。”
“通注”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通注”指流通灌注,多用于描述水流或液體暢通無阻的狀态,也可引申為事物之間的貫通與連接。例如《宋書·長沙成王義欣傳》中提到:“肅伐木開榛,水得通注,旱患由是得除”,即通過疏通水道使水流貫通,消除旱災。
“通”在古漢語中含義豐富,包括:
主要用于描述水流、渠道的疏通,或比喻事物(如信息、資源)的暢通傳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通”的詳細字義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權威字典或文獻。
《通注》是一本曆史上非常重要的注釋性著作,特指清代黃宗羲所著的《明史通考注釋》。該書全面解讀了明代的曆史及相關人物事件,可視為一部非常重要的研究資料。
《通注》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言」和「木」。其中,「言」是指聲音、語言的意思,「木」則是指與木材、森林相關的意思。按照這個拆分,「通注」的總筆畫數是11畫。
《通注》一詞來自于中國古代的寫作風格,其中「通」指概括、通達,「注」指解釋、注釋。這個詞彙用來形容一種注釋性的著作,旨在對某一領域的重要著作進行全面解讀與分析。
《通注》這個詞的繁體字形為「通註」。在繁體字中,「註」是「注」字的繁體形式,與簡體字形不同,其總畫數為13畫。
在古時候,「通注」這個詞的寫法稍有不同,其形式為「通註」。「通」字的古時候寫法為「辶」字底下加上「甬」字,「註」字則是由「言」字和「主」字組成。整體而言,其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異。
以下是一些使用「通注」這個詞的例句:
1. 他撰寫了一本《通注》,對這一部古籍進行了全面解析。
2. 在他的《通注》中,黃宗羲詳細解讀了明代曆史中的重要事件。
3. 這本《通注》成為學術界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以下是與「通注」相關的一些詞語:
1. 組詞:通行、注解、通報
2. 近義詞:詳注、解釋、闡釋
3. 反義詞:概略、摘要、簡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