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章的意思、铜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章的解释

古代铜制的官印。 唐 以来称郡县长官或指相应的官职。 汉 应劭 《汉官仪》:“千石至三百石铜印。六百石铜章墨綬。” 唐 岑参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诗:“县花迎墨綬,关柳拂铜章。” 明 宋濂 《处州季君墓铭》:“手麾义旌,从者如水,左捕右攘,朱衣铜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铜章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指以铜材制作的印章,是中国传统印章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基础释义

  1. 材质与形制

    指以铜(青铜、黄铜、白铜等)为原料铸造或刻制的印章,通常包含印钮、印台、印面三部分。印面刻有文字(如官名、人名、斋号)或图形,用于钤盖凭证。

  2. 功能分类
    • 官印:古代官员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如汉代“铜印龟钮”为秩比二千石官员专用(《汉旧仪》)。
    • 私印:个人用印,涵盖姓名章、闲章(诗词、警句)、鉴藏章等。

二、历史与文化渊源

  1. 起源与发展

    铜章最早可追溯至商周青铜器铭文,战国时期成为官方信物。秦汉推行“玺印制度”,铜官印成为行政体系的重要标志(《史记·秦始皇本纪》)。至明清,文人篆刻兴起,铜质私印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

  2. 工艺特征

    传统铜章多采用失蜡法铸造或直接凿刻,印文风格浑厚古朴。如清代“皖派”篆刻家程邃的铜印,以刀法凝重、线条苍劲著称(《广印人传》)。

三、文化象征与收藏价值

  1. 权力与信用的载体

    古代“铜章墨绶”象征地方官员职权(《后汉书·舆服志》),民间契约亦需铜章钤印为凭。

  2. 艺术收藏品类

    明清文人铜章将书法、篆刻、铸造工艺融合,如陈鸿寿“曼生壶”配套铜章,现藏故宫博物院。现代收藏市场对历代铜官印、名家私印尤为珍视。

四、现代应用与传承

当代铜章延续了传统工艺,部分艺术家以铜为材创作生肖章、纪念章,并融入錾刻、蚀刻等技法。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机构将铜印技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范畴。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中国印章艺术史》(西泠印社出版社)
  3. 《中国古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
  4. 《篆刻五十讲》(上海书画出版社)
  5.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玺印编》
  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www.ihchina.cn)

网络扩展解释

“铜章”是一个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古代铜制的官印,主要与官职相关。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铜章指古代以铜为材质制作的官印,通常象征官员的职权。根据《汉书》记载,不同官阶对应不同材质的印章,如六百石以上官员使用铜印墨绶,而比二千石以上官员则用银印青绶。

2.历史演变

3.使用对象

主要适用于地方行政官员,如县令、郡守等。材质和绶带颜色(如墨绶)共同构成官职等级的标识体系。

4.文学与文化引用

铜章常出现在诗词中,既指实物官印,也隐喻官职。例如明代宋濂文中“朱衣铜章”形容官员身份。

5.材质与工艺

铜作为材料具有延展性和耐腐蚀性,适合铸造印章。古代铜章多刻有官职名称或机构名称,例如“某官之章”。


以上内容综合了《汉书》《汉官仪》等典籍及历代文学作品中的用例。如需进一步了解官印制度,可参考《汉典》或《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览...

爱人利物白费悲壮陈吴传贤邨社打弹灯光电抗吊朵雕损高爽高瞩鬼物裹革汗马之功欢抃皇庆灰失失辉烛火鎗笺表加速京歌金矢锦文激越蠲疑巨桥开笔栞旅克夺诳语勑身劳苦憭解龙芽草厖淆满堂好鸣钟鼓秘器凝盼瓶伙覃敷啓右泉路曲尽人情山丹石经收锣罢鼓薯莨绸四渎耸跸所向皆靡腾射鼍龙无人之境无射闲啧牙谢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