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筒袖铠的意思、筒袖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筒袖铠的解釋

古代用以保護身體的一種戰服。《南史·殷孝祖傳》:“禦仗先有 諸葛亮 筒袖鎧、鐵帽,二十石弩射之不能入,上悉以賜 孝祖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筒袖铠是中國古代铠甲的一種特殊形制,其名稱源自其結構特征。“筒”指圓筒狀護臂,“袖”指铠甲延伸至手臂的防護部分,“铠”為古代戰士護身甲胄的統稱。該甲胄流行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主體以鐵片編連而成,軀幹部分呈桶狀,兩臂附有連綴甲片的筒形護袖,可靈活覆蓋肩肘關節,兼具防禦性與活動便利性。

據《晉書·輿服志》記載,筒袖铠在三國時期已作為高級将領裝備,《南史》提及諸葛亮贈司馬懿“筒袖铠”以證其工藝精良。其制作需“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足見防護力之強。南京獅子山晉墓出土的鐵甲殘片,經考古複原顯示甲片呈縱編結構,與文獻描述的筒袖铠形制特征吻合。

該铠甲形制對後世影響深遠,唐代明光铠的護臂設計即留有筒袖铠遺風。宋代《武經總要》雖未直接沿用此名,但收錄的“連鎖甲”仍可見筒狀護臂的傳承脈絡。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筒袖铠”的詞義,需從字面本義、曆史背景及引申義三方面綜合解釋:

一、本義:古代戰服

筒袖铠是中國古代用于保護身體的铠甲,其特點為:

  1. 結構:胸背甲片連綴為整體,圓領較高,肩部和大臀部分别配有鐵質筒狀護袖,腰部以皮帶束緊。
  2. 材質:以小塊的魚鱗紋或龜背紋鐵甲片編織成圓筒形甲身,前後連接,具備較高防禦性能。
  3. 防護能力:據《南史·殷孝祖傳》記載,諸葛亮改良的筒袖铠可抵禦“二十石弩射之不能入”,防護力極強。

二、曆史背景

三、引申義(成語)

筒袖铠也引申為成語,形容人臂膀粗壯如铠甲,比喻力大無窮或勇猛異常。例如:

參考資料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堡壘倍道兼進本月表顯逼僦碧鱗參天兩地箣竹超齡宸居大匠運斤地埒仿效方趾風駝佛座須服車副食店高門大屋貢楛沽名幹譽韓非子黑業花鼓棒恚刀戶口冊漸仁摩義解交擊琴蠲忿空微狼竄老阿媽曆術鸾轸蟒山沒壽麼生南董辟彊園青海骢氣數已盡秋迳日堙月塞色理詩柄十經童子水曜叨擾殄滅頽沱讬物陳喻脫遺未知萬一僞字仙呗顯身蕭瑟瞎子摸魚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