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賢的意思、通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賢的解釋

通達賢能之人。 南朝 陳 徐陵 《讓散騎常侍表》:“臣聞五十知命,宗師之格言;六百辭滿,通賢之高概。” 唐 李翺 《與淮南節度使書》:“幹辨者為良吏,適時者為通賢。” 嚴複 等《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人有好善惡不善之心,故于忠臣、孝子、義夫、烈女、通賢、高士,莫不望其身膺多福富貴以沒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通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通賢指“通達賢能之人”,即兼具智慧與德行、能夠融會貫通的人才。該詞由“通”(通達、貫通)和“賢”(賢能、德行)組合而成,強調對才能和品德的綜合要求。


二、字義分解

  1. 通(tōng)
    • 本義為“暢通無阻”,引申為通達事理、通曉萬物,如《說文解字》解釋:“通,達也”。
  2. 賢(xián)
    • 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如《周禮》中“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二曰敏德,三曰孝德”的“賢良”标準。

三、文獻出處與用例

  1. 最早出處
    南朝陳代徐陵《讓散騎常侍表》中提到:“六百辭滿,通賢之高概”,形容辭官歸隱的賢者風範。
  2. 唐代用例
    李翺在《與淮南節度使書》中寫道:“適時者為通賢”,強調順應時勢的賢能之人;王灣詩句“通賢顧不忘”則表達對賢者的敬重。

四、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的詳細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賢的意思

《通賢》一詞是由“通”和“賢”兩個字組成的,其意思是與衆賢達交往、交流、交往後能夠獲得智慧和知識。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通”字的部首是辶,總共有10畫;“賢”字的部首是貝,總共有9畫。

來源和繁體

《通賢》這個詞源自于《論語》孔子的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思是我們與人交往、交流時,必定會遇見比自己更聰明、更有才能的人,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智慧和知識。在繁體字中,通賢的寫法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通賢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1. 他常常去和各界專家學者通賢交流,從中獲取新知。

2. 通過參加各類研讨會,我和很多業内同行通賢交流,收獲頗豐。

組詞

通賢交流、通賢學問、通賢大家、通賢名士、通賢知識

近義詞

學交友、師友結交、交流互鑒

反義詞

孤立閉塞、不合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