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聲的意思、同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聲的解釋

(1) [simultaneous]∶發出聲音的時間相同

(2) [same sound]∶聲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聲相應

(3) [(speak)at the same time]∶衆口一辭;隨聲附合

台下同聲叫起好來

(4) [same tone]∶言語腔調相同

亦須擇言而發;不與淨、丑同聲。——清· 李漁《閑情偶寄》

詳細解釋

(1).聲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漢 賈誼 《新書·胎教》:“故同聲則處異而相應,意合則未見而相親。” 晉 陸機 《駕言出北阙》詩:“良會罄美6*服,對酒宴同聲。” 唐 李白 《贈僧崖公》詩:“江濆遇同聲,道 崖 乃僧英。” 金 元好問 《自菊潭丹水還寄崧前故人》詩:“黃金鍊出相思句,寄與同聲别後看。”參見“ 同聲相應 ”。

(2).謂衆口一辭;隨聲附和。 漢 揚雄 《解嘲》:“是以欲談者卷舌而同聲,欲步者拟足而投跡。”《東周列國志》第六二回:“諸大夫同聲應曰:宜逐之。” 歐陽山 《柳暗花明》八一:“大家一聽,又雄壯,又有勁,又明白,又合心意,都同聲叫起好來。”

(3).指無實學而人雲亦雲者。《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今日且説箇賣卦先生去 兗州府 奉符縣 前,開箇蔔肆,用金紙糊着一把太阿寶劍,底下一箇招兒,寫道:‘斬天下無學同聲。’”

(4).指言語腔調相同。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無論生為衣冠、仕宦,旦為小姐、夫人,出言吐詞當有隽雅舂容之度;即使生為僕從,旦作梅香,亦須擇言而發,不與浄、丑同聲。”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同聲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一、基礎釋義

同聲(拼音:tóng shēng)指相同的聲音或衆口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含義:

  1. 聲音相同:指物理聲音的一緻性,如《禮記·樂記》"同聲相應"形容聲音共鳴。
  2. 共同發聲:引申為多人表達相同意見,如"同聲譴責"。
  3. 語言學概念:指漢字中聲母相同的字(如"同""通"聲母均為"t")。

二、權威詞典解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同聲:① 相同的聲音;② 衆人一緻的聲音(例:同聲附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2. 《漢語大詞典》

    釋為"聲音相和",引《莊子·漁父》"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強調自然與社會的共鳴現象。

  3. 台灣《重編國語辭典》

    包含"聲調相同"及"齊聲"二義,例證取自《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四海同聲"。


三、古籍與經典用例


四、現代用法與擴展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同聲"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線上版
  3. 漢典網《周易》原文解析 鍊接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網絡擴展解釋

“同聲”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幾個層面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聲音同時發出
    指多個對象在同一時間發出聲音,強調時間上的同步性。例如:“台下觀衆同聲喝彩”。

  2. 聲音相同
    本義指物理上的音色或音調一緻,引申為志趣相投。如《周易》中“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即比喻志同道合者相互吸引。


二、引申含義

  1. 衆口一詞或隨聲附和
    指多人意見一緻或盲目附和。例如:

    • 漢代揚雄《解嘲》:“欲談者卷舌而同聲”;
    • 清代李漁《閑情偶寄》提到“不與淨、丑同聲”,強調言語腔調需符合角色身份。
  2. 無實學而人雲亦雲
    含貶義,指缺乏獨立見解、盲目跟隨他人觀點。如《警世通言》中“斬天下無學同聲”即批判此類現象。


三、其他用法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更詳細古文例證或現代用法分析,可參考漢典()及文學作品中的具體案例。

别人正在浏覽...

把場灞陵捕房柴天改物遲懦重聚愁瘁賜舍翠盈盈促狹鬼丹弦斷槎發髲分似浮道複員高亢閤皁宮钗鼓蓋寒婦耗問虹旌滉朗黃屋朱輪肩吾兼營嗟訝集料荊桃究窮決賈寬栗誇談兩畿連台本戲鄰笛鹿盧劍銘記不忘目前泥塑木雕烹和匹婦不獲纰妄秦瓊戎馬倥偬肉冠三祇少時社司室内江流時聽受盤歲月踏蹙土畜脫略王路四門逶媠遐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