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 同日而論 ”。《漢書·息夫躬傳》:“臣與 祿 異議,未可同日語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叛賊·妖人趙古元》:“﹝ 劉天緒 ﹞逆謀顯著,此豈可同日語哉!” 蔡元培 《民族學上之進化觀》:“語言得文字之助,萬裡以外,千載而後,均可傳達,較之利用面容手勢者豈可同日語耶?” 冰心 《寄小讀者》二四:“比起父親在萬船如蟻之中,将載着數百軍士的戰艦,駛進 廣州灣 ,自然不可同日語。”
(2).謂同樣說。 清 陳夢雷 《李葆甫傳》:“此可為知者道,未可與拘瑣齷齪之士同日語也。”
同日語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同日語”源自漢語成語“不可同日而語”,指兩種事物或情況差異極大,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語境下比較或讨論。其核心含義強調事物性質、程度或結果的顯著不同,常用于否定句式,如“不可同日語”“豈可同日語”等。
二、詞源考據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後簡化為“不可同日而語”,并衍生出“同日語”的縮略用法。清代《說文解字注》中亦提到“同日”含“同一标準”之意,與“語”結合後強化比較的不可行性。
三、用法與語境
四、權威參考
五、相關成語
包括“相提并論”“等量齊觀”等,但“同日語”更側重時間或條件差異下的不可比性,語義強度更高。
“同日語”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如需深入了解,可參考《漢書》或古代成語詞典。
澳溟傲雪淩霜璧潤簿録潮腦辰旒沉滞除亡丹澤德度疊石為山斷面兒子氣犯傷反圍攻風驅電掃噶喇戈甲供僧閨門花苑虎穴得子檢疫骥枥警覺靜棂盡光抗污樹種快遞員糧子鳴漱弄辭磐陀石蘋蘩乾都憩棠忍害人魚桑眼三家藷三忘閃道上肢失竊殊策肆覽四書五經檀弓填褊跳鮑老剔齒纖望懸踠趾僞朝吳二娘曲五浄象燧枭鲸小生意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