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此由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覊,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饗以嘉肴,逾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本謂高大的樹林、豐茂的野草,為禽獸栖止之佳處。後用以指隱逸者所居。 唐 王維 《與魏居士書》:“長林豐草,豈與官署門闌有異乎?”
(2).指隱逸。《金史·隱逸傳·趙質》:“臣僻性野逸,志在長林豐草;金鑣玉絡,非所願也。”《儒林外史》第八回:“所以在風塵勞攘的時候,每懷長林豐草之思。”
“長林豐草”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áng lín fēng cǎo,屬于中性詞,常用于形容自然景象或隱喻隱逸生活。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或古典文學作品。
《長林豐草》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樹林茂密,草地繁盛的景象。它常用于描繪大自然的美麗及生機勃勃的景象。
《長林豐草》的拆分部首是:"長"的部首是"⼈","林"的部首是"⾃","豐"的部首是"乙","草"的部首是"艹"。
拆分後的筆畫數量:長(8畫),林(8畫),豐(4畫),草(9畫)。
《長林豐草》是漢語詞語,源自中國的古代文學作品。在繁體字中,長(長)、林、豐(豐)、草這些字的寫法保持相同。
在古代,這些漢字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其中,"長"的古寫字形是"镸","林"的古寫字形是"森","豐"的古寫字形是"豐","草"的古寫字形是"茇"。
這個山谷裡的長林豐草,景色美不勝收。
春天的長林豐草,給人一種蓬勃生機的感覺。
長草叢、林中草木、茂密豐草、花草繁茂
茂盛繁榮、蔥茏郁郁、青蔥欣欣
荒蕪凋敝、枯草蕭條、敗落凋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