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礼的意思、通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礼的解释

[common etiquette] 普遍使用的礼节

详细解释

(1).通行的礼仪。《汉书·郊祀志下》:“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 宋 苏辙 《乞令两制共议纳后礼札子》:“令太常礼官参考古今典故,著为成式。臣谨案通礼,纳皇后最为喜礼之重。”

(2).指官编颁行的礼书。如 清 《大清通礼》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通礼”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结合历史文献与礼制演变:

一、基本定义

  1. 通行的礼仪
    指社会普遍遵循的礼节规范,具有广泛适用性。例如《汉书·郊祀志》记载“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表明祭祀山川是历代公认的礼仪。宋代苏辙在讨论纳后礼仪时,也强调其“最为喜礼之重”,属于通礼范畴。

  2. 官方编纂的礼书
    特指由国家编订的礼仪典籍,如五代后周的《大周通礼》、清代《大清通礼》等,用于规范典章制度。这类礼书常包含祭祀、婚丧等重大仪式的详细流程。


二、延伸内涵


“通礼”既指通行于社会的礼仪准则,也指官方系统化的礼制典籍,兼具普遍性与规范性。其内涵随时代演变,但核心始终围绕“礼”的社会功能展开。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通礼的意思

通礼(tōng lǐ)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在社交场合中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和仪式给予他人问候、致意、表示尊重和礼貌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通礼的拆分部首是“亻”和“示”,分别表示人和示教、表明。其中“亻”通常作为汉字的人物部分,表示该字与人相关。而“示”表示表明、示教。

通礼的总笔画数为16画。

来源

《通礼》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通过礼仪交往、学问和友情相互扶持的重要性。通礼即是通过正确的礼仪交往和表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尊重和礼貌。

繁体

通礼在繁体中通常写作“通禮”。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通礼通常写作“通禮”或“通儀”。

例句

1. 他参加了昨天的晚宴,非常懂得通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无论在家庭还是工作场合,通礼是展示我们教养和修养的重要方式。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礼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友好交往的基石。

组词

通情达理、通行无阻、通融、礼仪、社交

近义词

尊重、友好、恭敬、礼貌、问候

反义词

无礼、自私、冷漠、粗鲁、不懂规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