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礼的意思、通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礼的解释

[common etiquette] 普遍使用的礼节

详细解释

(1).通行的礼仪。《汉书·郊祀志下》:“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 宋 苏辙 《乞令两制共议纳后礼札子》:“令太常礼官参考古今典故,著为成式。臣谨案通礼,纳皇后最为喜礼之重。”

(2).指官编颁行的礼书。如 清 《大清通礼》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礼是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法和历史语境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义拆解

    • 通:本义为贯通、普遍(《说文解字》:“通,达也”),引申为共同遵循的准则。
    • 礼:指社会规范与仪式制度(《礼记·曲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

      组合后,“通礼”指普遍适用的礼仪规范或通行礼制。

  2. 词典定义

    据《汉语大词典》,其核心含义为:

    通行之礼,即社会共同认可的礼仪标准,涵盖典章、仪式、行为准则(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1卷第1038页)。


二、历史语义演变

  1. 古代用法

    • 典章制度:如宋代《政和五礼新仪》将礼仪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类,统称“通礼”(来源:《中国古代礼制研究》)。
    • 礼学范畴:清代学者秦蕙田编撰《五礼通考》,系统整合历代礼制,“通礼”指贯通古今的综合性礼学体系。
  2. 现代语义

    当代语境中,“通礼”多指:

    • 通用礼节:如鞠躬、握手等跨文化交际礼仪(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 简化礼仪程序:例如婚丧嫁娶中普遍遵循的简化流程。

三、具体用法示例

  1. 社会规范

    “入乡随俗”即遵循地方性通礼,体现对共同行为准则的尊重(例:《礼记·曲礼上》)。

  2. 典籍文献

    司马光《书仪》载:“凡通礼,皆以简约为宗”,强调礼仪的普适性与实用性(来源:《宋代礼学研究》)。


参考文献

(注:因部分古籍无在线公开链接,文献信息按学术规范标注,读者可通过权威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https://ctext.org/ 或「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 进一步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通礼”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结合历史文献与礼制演变:

一、基本定义

  1. 通行的礼仪
    指社会普遍遵循的礼节规范,具有广泛适用性。例如《汉书·郊祀志》记载“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表明祭祀山川是历代公认的礼仪。宋代苏辙在讨论纳后礼仪时,也强调其“最为喜礼之重”,属于通礼范畴。

  2. 官方编纂的礼书
    特指由国家编订的礼仪典籍,如五代后周的《大周通礼》、清代《大清通礼》等,用于规范典章制度。这类礼书常包含祭祀、婚丧等重大仪式的详细流程。


二、延伸内涵


“通礼”既指通行于社会的礼仪准则,也指官方系统化的礼制典籍,兼具普遍性与规范性。其内涵随时代演变,但核心始终围绕“礼”的社会功能展开。

别人正在浏览...

罢断白襕北土陈姥姥赤冀垂拱仰成触手寸积铢累挡头典艺递衣風魚复学藁书公廨本钱光源关天培龟纹锦篁路环桃毁谮江湘贱号艰涩僭位见噎废食交格絜诚讦辞枅栌竞竞锦天绣地剧情开中蠡城流辈名城密侍默道闹虚叛逃窍生生瘸腿饶有兴味歃会深仇宿怨蛇欲吞象石斛鼠迹狐踪熟烂私文素奈桃夭柳媚稊稗秃毫穨云脱监无所用心象制险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