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痛決的意思、痛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痛決的解釋

猶痛打。謂狠狠地處以杖刑。 元 施惠 《幽閨記·幽閨拜月》:“姐姐,望高擡貴手饒過些……若再如此呵, 瑞蓮 甘痛決。”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台省·按臣笞将領》:“旨下即行禦史逮問。至日便捕 文治 痛決三十闆,下之獄,窮治問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痛決(tòng ju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文言文或曆史文獻中。根據權威漢語詞典釋義,其含義可拆解如下:


一、字義解析

    • 本義指肉體或精神上的劇烈苦楚(《說文解字》:"痛,病也。"),引申為深切、徹底之意。
    • 來源:《漢語大詞典》"痛"字條(未提供線上鍊接)。
    • 原意為疏通水道(《說文解字》:"決,行流也。"),後衍生出裁決、斷絕、堅決執行等義。
    •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決"字條(未提供線上鍊接)。

二、整體釋義

痛決指嚴厲而徹底的裁決或懲處,強調處置的果斷性與嚴酷性。常見于古代司法或軍事語境,例如:

"官吏受賄,依律痛決。"(《唐律疏議》卷十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未提供線上鍊接)。


三、使用場景

  1. 司法判罰

    指對罪犯施以重刑,如杖刑、流放等嚴厲懲罰。

    例:"凡竊盜者,贓滿五匹,痛決杖一百。"(《宋刑統·賊盜律》)

    來源:中華書局《宋刑統》校注本(未提供線上鍊接)。

  2. 軍事紀律

    指對違反軍令者處以極刑以儆效尤。

    例:"臨陣脫逃者,立斬以痛決三軍。"(《紀效新書·卷三》)

    來源:戚繼光《紀效新書》明代刊本(未提供線上鍊接)。


四、近義與反義詞


五、語義演變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被"嚴懲""重罰"等替代,僅保留于曆史文獻或仿古文體中。其語義核心始終圍繞通過嚴厲手段實現徹底懲戒,反映古代法制中"以刑止刑"的思想。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詞彙篇》(未提供線上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痛決”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區分:

  1. 古代刑罰含義(主要釋義) 指古代對犯人實施嚴厲的杖刑或體罰,常見于元明時期司法記錄。如:

    • 《野獲編》記載“捕文治痛決三十闆”
    • 元雜劇《幽閨記》中“瑞蓮甘痛決”
    • 白樸《牆頭馬上》描述“送到官司遭痛決”
  2. 現代誤用延伸(少數情況) 偶見将“痛決”與“痛定思痛”混淆,表示“痛下決心”(如、2中的造句),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衍生義。


補充說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彙,若需表達“果斷決定”,更推薦使用“痛下決心”“當機立斷”等規範成語。研究古典文學或法制史時需特别注意其原始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寶花寶祚标幹參市層層疊疊鏟刈春和大白鼠大客底下書多糖耳聞目染鳳台負曲幹居槅子門顧盼自豪孩子氣剪僇甲舍階坎極貌精粹靜悄胫脡吉人自有天相伎術官舉事聚足庫汗老蠶作繭林熙流程魯兩生懋明命箓母愛木面雕刻牛心炙旁推瓊海齊速求田問舍囷庾讓德冗贅僧伽梨煽爍申水詩朋書案蜀茶稊米通舟危戹烏曹無愁無如奈何無作相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