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无完皮的意思、体无完皮的详细解释
体无完皮的解释
同“ 体无完肤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徙 艾 妻子及孙於 西域 ”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魏晋世语》:“ 师纂 亦与 艾 俱死。 纂 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皮。”
词语分解
- 体的解释 体 (體) ǐ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
- 皮的解释 皮 í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皮毛。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皮。书皮。 表面:地皮。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皮。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不老实,淘气:顽皮。 指橡胶:胶
专业解析
“体无完皮”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与更常见的“体无完肤”相同,形容伤势极其严重,全身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现详细解释如下:
-
字面意思与结构分析
- 体: 指身体、躯体。
- 无: 没有。
- 完: 完整、完好。
- 皮: 皮肤。
- 整个成语是主谓结构,“体”是主语,“无完皮”是谓语,直译为“身体没有完好的皮肤”。
-
本义
- 形容人遭受极其残酷的殴打、刑罚或伤害,导致全身皮肤破损,没有一处是完好的。例如:“他被打得体无完皮,奄奄一息。” 此义强调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外在表现。
-
比喻义
- 在现代汉语中,其比喻义更为常用:
- (论点、理论等)被彻底批驳或否定: 形容在辩论、批评或分析中,某人的观点、理论、说法等被驳斥得一无是处,漏洞百出,无法立足。例如:“他的谬论在事实面前被驳得体无完皮。”
- (事物)被严重破坏或摧毁: 形容某事物(如计划、方案、作品等)受到全面、彻底的打击或破坏,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例如:“这场风暴过后,花园被摧残得体无完皮。”
-
使用场景与近义词
-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遭受严重打击后的状态,无论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名誉上、理论上的。
- 其近义词包括:体无完肤、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千疮百孔(侧重破坏程度)。
- 反义词包括:完好无损、安然无恙。
-
与“体无完肤”的关系
- “体无完皮”与“体无完肤”意思完全相同。“肤”即皮肤,“皮”在此语境下也指皮肤。两者可以互换使用,但“体无完肤”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远高于“体无完皮”,是更为主流和标准的说法。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对“体无完肤”词条的解释涵盖了本义和比喻义,其释义同样适用于“体无完皮”。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收录“体无完肤”词条,明确其本义和比喻义,是规范现代汉语使用的权威词典。
- 《成语大辞典》: 对“体无完肤”的释义详细,并常会提及“体无完皮”是其同义或较少使用的形式。这类辞典专门收录和解释成语的源流、意义和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体无完皮”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ǐ wú wán p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1.基本含义
指全身皮肤没有一处完好,字面形容人受伤严重、遍体鳞伤的状态。后也引申为观点或理由被彻底驳倒,或受到严厉的批评、责骂。
2.出处与典故
出自《三国志·魏志·邓艾传》的注释文献《魏晋世语》:「师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皮。」,描述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师纂因性格急躁苛待下属,最终惨死的结局。
3.用法与结构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或状语(例:他被批得体无完皮)。
- 近义词:体无完肤、身无完肤。
- 成语结构:主谓式(“体”为主语,“无完皮”为谓语)。
4.延伸意义
除形容肉体创伤外,现代多用于比喻在争论中完全处于下风,或事物被彻底否定(例:这一理论被驳得体无完皮)。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例句,可参考《三国志》等古籍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色百囊网抱风伻头鄙浅搀搭巉立尘忝赤野畜愤出入境綷縩大君子达拉密灯碗诋谩断用兑坊寒丘黑五类堠火环寸嚾噪花子胚晦节会守湖绿江裔介山之志酒觥狷戾军籍连近嶙囷满庭芳煤面磨翻柈馔骈集疲庸魄魄砌块倾祝曲奥容心十八埊狱墅舍俟俟塌方条帚贴换晚婚文房四侯无本黠傲象果衔梦下问细大不捐谐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