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勻;勻稱。 宋 洪邁 《容齋三筆·納紬絹尺度》:“宜令諸州道府,來年所納官絹,每匹須及一十二兩,其絁紬隻要夾密停勻,不定斤兩。” 宋 姜夔 《續書譜·疏密》:“書以疎為風神,密為老氣。如佳之四橫,川之三直,魚之四點,畫之九畫,必須上筆勁靜,疎密停勻為佳。” 清 鈕琇 《觚賸·石言》:“﹝端硯﹞其受墨也,差差鱗鱗,融洽停勻,石與墨得,墨與石親,沛然膏流,油然酎醇。” 葉聖陶 《李太太的頭發》:“她因此特别愛重她的頭發,……如果有一縷還欠妥貼,有一處尚未停勻,她是不惜化加倍的工夫從新梳過的。”
“停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有以下兩層:
均勻、勻稱
常用于描述事物分布、形态或節奏的平衡協調狀态。例如:
方言中的“停當”或“妥當”
在部分方言中(如吳語),該詞可能引申為“安排妥當”或“事情準備就緒”。例如:“行李都收拾停勻了,隨時可以出發。”
注意:該詞與“亭勻”常被混用,但“亭勻”更強調形态的勻稱美感(如形容身材勻稱),而“停勻”側重整體的平衡性。若需更精準的解讀,建議補充具體語境。
停勻是一個動詞詞語,常用于描述停止或平衡不變的狀态。它表示物體或行動在一段時間内保持靜止、平穩或穩定。
停勻的部首是亻(人)和廴(延伸),共計9個筆畫。
停勻是一個古代漢字,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演變過程。其具體來源和由來尚無确切的解釋。
停勻的繁體字為停勻。
在古代,停勻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但基本上,它的結構和現代漢字一緻,隻是形狀和細節上有所不同。
1. 他停下來,目光停勻地掃視着四周的人群。
2. 時間在停勻的流逝中,漸漸劃過了我們的記憶。
3. 這個音符停勻地落在每一個節拍上,使整個樂曲更加平穩。
停駛、停飛、平衡、靜止、穩定
靜止、穩定、平穩、固定
運動、不平穩、不穩定、搖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