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亭燧的意思、亭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亭燧的解释

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今有司请远田 轮臺 ,欲起亭燧,是唯益扰天下,非所以忧民也。”《后汉书·西羌传》:“初开 河西 ,列置四郡,通道 玉门 ,隔絶 羌 胡 ,使南北不得交关。於是障塞亭燧出 长城 外数千里。” 南朝 宋 颜延之 《从军行》:“卧伺金柝响,起候亭燧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亭燧”是古代边防体系中的重要设施,具体含义和相关信息如下:

定义

“亭燧”指古代边境上设置的烽火亭,兼具侦查敌情和举火报警的功能。其名称由“亭”(瞭望台)与“燧”(烽火)组合而成。

历史背景与功能

  1. 边防作用:主要用于边疆防御,如汉代在河西走廊“列置四郡,通道玉门”时,亭燧延伸至长城外数千里,形成严密的警戒线。
  2. 运作方式:通过点燃烽烟传递警报,白天用烟、夜间用火,实现快速信息传递。如南朝颜延之诗句“起候亭燧烟”描述了这一场景。

文献记载

文学引用

王粲《边城》诗中“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通过亭燧意象,刻画了边塞的苍凉与戍边者的孤寂。


“亭燧”是古代军事防御与信息传递的关键设施,兼具瞭望、驻兵、烽火报警等功能,在汉代边疆管理中尤为突出。需了解更多细节可查阅《后汉书》《汉纪》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亭燧的意思

《亭燧》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古代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一种火种。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亭燧》由“亠”、“火”、“更”三个部首组成,总计16个笔画。

来源

《亭燧》这个词的来源相对较为模糊,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它可能是古人根据某种着火工具的名称命名的。亭燧作为一种火种,被广泛应用在古代祭祀的仪式中。

繁体

《亭燧》的繁体字形为「亭燧」。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关于《亭燧》的古时候写法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例句

1. 古代祭祀仪式中,亭燧被用作点燃祭火的工具。

2. 他用亭燧点燃了篝火,为大家提供了温暖的环境。

组词

亭燧石、亭燧台、亭燧林、亭燧火、亭燧风

近义词

祭火、火种、神火

反义词

水火、砂火、火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