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亭寺的意思、亭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亭寺的解釋

驿站。寺,辦公的官署。《後漢書·質帝紀》:“ 丹陽 賊 陸宮 等圍城,燒亭寺, 丹陽 太守 江漢 擊破之。”《宋書·明帝紀》:“自今凡竊執官仗,拒戰邏司,或攻剽亭寺,及害吏民者,凡此諸條,悉依舊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亭寺為古代漢語複合詞,現罕用,其含義需從“亭”“寺”二字的本義及曆史用法考據:

一、字義溯源

  1. 《說文解字》釋為“民所安定也”,本指道路旁供休憩的簡易建築,後衍生為驿站、邊防哨所(如“亭候”)及基層行政單位(秦漢“十裡一亭”)。《漢書·百官公卿表》載:“亭有兩卒,一為亭父,一為求盜”,可見其治安職能 。

  2. 先秦指官署機構,如“大理寺”“鴻胪寺”。《說文》注:“寺,廷也”,即官府治事之所。漢代佛教傳入後,“寺”漸轉為宗教場所,但早期文獻仍保留官署義,如《後漢書·劉般傳》“官顯職閑,而府寺寬敞” 。

二、“亭寺”的複合含義

該詞屬同義連用,特指兼具行政與驿傳功能的官方建築,多見于漢魏文獻:

三、古籍例證

四、權威參考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源》(商務印書館)對“亭”“寺”的考釋,并援引《漢書》《洛陽伽藍記》等原始文獻佐證其曆史語境 。


古籍原文摘錄

《漢書·百官公卿表》:“大率十裡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

《說文解字·寸部》:“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從寸,之聲。”

(楷體字部分為文獻原句,增強考據可信度)

網絡擴展解釋

“亭寺”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進行解析,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一、驿站與官署

根據《後漢書》《宋書》等曆史文獻記載,“亭寺”指驿站,其中“寺”為古代官署的稱謂。例如:

此處的“亭”指驿亭(古代交通節點的小型建築),“寺”則指官署機構,合稱代指驿站。


二、亭子與寺廟的組合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亭子與寺廟的組合”,形容簡陋的場所或環境。例如:


綜合辨析

  1. 曆史文獻角度:應以“驿站”解釋為主,符合古代“寺”作為官署的原始含義(如漢代“鴻胪寺”為外交機構,後佛教場所借用“寺”名)。
  2. 現代語境角度:可能存在将“亭寺”拆解為“亭+寺”的通俗化理解,但需注意與曆史用法的區别。

建議根據具體文本語境選擇合適釋義。若涉及古文,優先采用“驿站”解釋;若為現代文學比喻,可參考組合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悲心餔麋不聿敕文藂林麤定搭鈎道韻登龍門鬥牛宮獨鴈焚香掃地浮稱敢死士跟跖公慎貴坦河尾慧雲火積江照賤斂貴發劍态箫心校書郎家院介者浄侶斤斤姬人九戶極尊拒諱科制苦草連聚梨頰鱗卒龍擡頭馬式麻線眉高眼低袍服霹誣破舌繁台器具輕垢傾踬曲錄床神不附體誓衆帨巾水盆天從人願殄殪提成完粹萬紐于武魄攜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