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停喪的意思、停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停喪的解釋

人死後殡而不葬。《晉書·賀循傳》:“﹝ 循 ﹞後為 武康 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迴避歲月,停喪不葬者, 循 皆禁焉。”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類·吳東昇》:“年八十,臨終作詩曰:……停喪止可經旬外,出殯須行徑路中。”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停喪》:“停喪之事,自古所無。自 建安 離析, 永嘉 播竄,於是有不得已而停者。 常煒 言:‘ 魏 晉 之制,祖、父未葬者,不聽服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停喪"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一、基本詞義 指人死後暫時停放靈柩的行為《漢語大詞典》。該行為常見于中國傳統喪葬禮儀中,包含殡殓完畢後至出殡前的停柩階段,以及因特殊原因延遲下葬的暫時性安置。在古代文獻中,這種現象常與"停柩""停殡"等詞互為表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二、曆史源流 該習俗可追溯至周代禮儀制度,《禮記·王制》記載"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體現了古代社會等級制度在喪儀中的具體表現。明清時期地方志中多有"停喪不葬"的記載,反映特殊曆史環境下因戰亂、遷徙或風水擇日等因素導緻的停喪現象《中國民俗文化大觀》。

三、文化表征 從文化人類學角度分析,停喪習俗承載着生者對逝者的情感寄托,兼具等待遠方親屬奔喪、籌辦喪儀物資等實用功能。在文學作品中,如《紅樓夢》第十三回描寫秦可卿停靈鐵檻寺的情節,生動展現了清代貴族停喪儀式的規制與排場。

需要注意現代殡葬制度改革後,停喪習俗已逐漸簡化,更多遵循《國務院殡葬管理條例》相關規定,提倡文明治喪理念。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停喪”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分兩類解釋:

一、成語含義(比喻義)

二、實際喪葬習俗(本義)

注意:現代語境中,成語用法較罕見,更多保留在文獻或特定方言中;而喪葬習俗因文化變遷和法規限制(如衛生要求)已逐漸消失。

别人正在浏覽...

叆靅八角蓮犇急便風猜慮長利乘鸾女陳事祠壇從事衫從優大垂手登壽地瓜睇盼斷剸二小風車風塵之驚浮绛赓本宮功過去佛郭細侯旱儉忽哨假說舅公蠲赦誇張困弊坤乾闊人老稚雷作冷霜料絲龍飛九五路柳牆花絡腮胡子眠卧明庶風木落睨視配電盤辟空窮蛤螺窮固戚豎人民群衆褥特鼠設版蜃樓海市沈人食蘋石頭魚泰羹物鬼銜悲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