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停喪的意思、停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停喪的解釋

人死後殡而不葬。《晉書·賀循傳》:“﹝ 循 ﹞後為 武康 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迴避歲月,停喪不葬者, 循 皆禁焉。”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類·吳東昇》:“年八十,臨終作詩曰:……停喪止可經旬外,出殯須行徑路中。”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停喪》:“停喪之事,自古所無。自 建安 離析, 永嘉 播竄,於是有不得已而停者。 常煒 言:‘ 魏 晉 之制,祖、父未葬者,不聽服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停喪”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分兩類解釋:

一、成語含義(比喻義)

二、實際喪葬習俗(本義)

注意:現代語境中,成語用法較罕見,更多保留在文獻或特定方言中;而喪葬習俗因文化變遷和法規限制(如衛生要求)已逐漸消失。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停喪的意思

“停喪”是一個動詞,用來形容因喪失親人而停止一段時間的工作、生活或娛樂活動。這個詞常常在描述喪失親人的人們停止正常的社交和娛樂活動,陷入哀悼、沉思或心靈上的休養中使用。

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停喪的部首是“止”,它位于左邊,表示足部的動作。停喪的總筆畫數為11,每個字在書寫時需要按照特定的筆畫順序來書寫。

來源

停喪一詞是由停和喪兩個字組成。停表示停止、休息,喪表示失去、哀悼。在古代中國,喪失親人是一件十分令人傷心的事情,因此人們會停止一切娛樂和社交活動,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悼之情。

繁體

停喪的繁體字為停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停喪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來說,停喪的“喪”字在古代常采用“厶”代替“亡”,而在“停”字中,“亻”常常被寫在左邊代替“人”。

例句

1. 他因為父親去世而停喪了一個星期。

2. 失去摯友,她停喪了一段時間來緬懷這段友情。

組詞

停禮、停業、停職、停學

近義詞

停工、停辦、停止、停擺

反義詞

繼續、進行、開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