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停丧的意思、停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停丧的解释

人死后殡而不葬。《晋书·贺循传》:“﹝ 循 ﹞后为 武康 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迴避岁月,停丧不葬者, 循 皆禁焉。”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类·吴东昇》:“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停丧止可经旬外,出殯须行径路中。”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停丧》:“停丧之事,自古所无。自 建安 离析, 永嘉 播窜,於是有不得已而停者。 常煒 言:‘ 魏 晋 之制,祖、父未葬者,不听服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停丧"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一、基本词义 指人死后暂时停放灵柩的行为《汉语大词典》。该行为常见于中国传统丧葬礼仪中,包含殡殓完毕后至出殡前的停柩阶段,以及因特殊原因延迟下葬的暂时性安置。在古代文献中,这种现象常与"停柩""停殡"等词互为表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二、历史源流 该习俗可追溯至周代礼仪制度,《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体现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在丧仪中的具体表现。明清时期地方志中多有"停丧不葬"的记载,反映特殊历史环境下因战乱、迁徙或风水择日等因素导致的停丧现象《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三、文化表征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分析,停丧习俗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情感寄托,兼具等待远方亲属奔丧、筹办丧仪物资等实用功能。在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第十三回描写秦可卿停灵铁槛寺的情节,生动展现了清代贵族停丧仪式的规制与排场。

需要注意现代殡葬制度改革后,停丧习俗已逐渐简化,更多遵循《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提倡文明治丧理念。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停丧”的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分两类解释:

一、成语含义(比喻义)

二、实际丧葬习俗(本义)

注意:现代语境中,成语用法较罕见,更多保留在文献或特定方言中;而丧葬习俗因文化变迁和法规限制(如卫生要求)已逐渐消失。

别人正在浏览...

隘陋坳胡百篇帮口雹凸捕猎嗔目牀簟出错楚驿楚音慈训大功毕成顶冠束带都总管二关罚款反绑悱恻缠緜飞路该欠钢洋弓剑沟通广疮观窥觚圜鹤料鸿荒君卿脣舌拘执巨帙硁执口沫夔门柳胶理养轮对蛮悍满爰马上功成门基命梓逆诈平复劈头劈脸僧廊善端商港上囿寿礼松风石颂箫讨替推奬屠刲外加尾生抱柱文迹显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