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剔留秃魯的意思、剔留秃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剔留秃魯的解釋

亦作“剔留秃圞”。圓轉貌。 元 劉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看他兩箇眼,剔留秃魯的。他是箇真賊。” 元 無名氏 《飛刀對箭》第二折:“恰便似煙薰的 子路 ,墨灑就的金剛,橫裡一丈,豎裡一丈,剔留秃魯,不知甚麼模樣!” 元 無名氏 《獨角牛》第二折:“身長一丈,膀闊三停,橫裡五尺,豎裡一丈,剔留秃圞,恰似箇西瓜模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剔留秃魯"是一個典型的漢語方言詞彙,主要流行于中國東北地區(如遼甯、吉林、黑龍江等地),屬于口語化、形象化的表達。其核心含義是形容物體表面光滑、圓溜、不澀滞的狀态,或者形容某物不穩固、容易滑動或脫落的樣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 詞彙含義解析

  1. 形容光滑圓溜:
    • 常用來描述物體表面非常光滑,沒有毛刺或阻礙,摸上去手感順滑。例如:
      • 剛下完雪的路面凍成了冰,踩上去"剔留秃魯"的,特别滑。
      • 這根竹竿打磨得"剔留秃魯"的,一點毛刺都沒有。
    • 也可以形容小物體本身呈圓球狀或滾圓的樣子。例如:
      • 玻璃球兒"剔留秃魯"的,滾得飛快。
  2. 形容不穩固、易滑動/脫落:
    • 強調物體因為表面過于光滑或連接不牢靠而容易滑動、掉落或散開。這是核心含義"光滑"帶來的引申義,帶有輕微的貶義或描述性。例如:
      • 繩子系得"剔留秃魯"的,一碰就開了。(形容系得不結實,容易松開)
      • (形容人)他幹活毛毛躁躁,手裡的東西總是拿得"剔留秃魯"的,差點掉地上。(形容拿得不穩當)
    • 有時也用來形容人說話油滑、不實在。

二、 詞彙構成與來源

三、 使用語境

四、 權威參考來源 雖然"剔留秃魯"作為方言詞彙,未被廣泛收錄于全國性的權威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但其在東北方言研究、方言詞典及語言學著作中常被提及和分析:

  1. 《東北方言詞典》類著作: 這類專門收錄東北地區方言詞彙的詞典或詞彙集,是解釋"剔留秃魯"最直接的權威來源。它們會詳細記錄其讀音、含義和用法示例。例如,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東北方言詞典》或類似的地方性方言工具書中可以找到該詞條。
  2. 語言學及方言研究文獻: 研究東北官話、方言詞彙構成、ABB式形容詞的學術論文或專著中,常會以"剔留秃魯"作為典型例子進行分析,探讨其構詞方式、語義特征和地域分布。相關研究可在學術數據庫(如知網 CNKI)中檢索到。
  3. 地方文化出版物: 一些介紹東北民俗、文化的書籍或文章,在涉及方言特色時,也可能收錄和解釋這個生動的地方詞彙。

"剔留秃魯"是一個生動形象的東北方言詞彙,核心意思是形容物體表面光滑圓溜、不澀滞,并由此引申出物體因光滑或不牢靠而容易滑動、脫落的含義。它通過ABB式的疊音結構和特定的字音組合,有效地傳達了這種觸感和視覺感受。理解這個詞彙需要結合東北方言的語境,其權威解釋主要來源于專門的東北方言詞典和相關語言學、方言學的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剔留秃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所記載,現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1. 發音:tī liú tū lǔ(注音:ㄊㄧ ㄌㄧㄡˊ ㄊㄨ ㄌㄨˇ)
  2. 本義:形容事物或人物特征的「圓轉貌」,即圓潤、滾圓的狀态。例如在元雜劇《降桑椹》中形容眼睛圓睜:“看他兩箇眼,剔留秃魯的,他是箇真賊。”

使用場景

特殊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孤本元明雜劇》等古籍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香車拔救禀奉不可枚舉岑壑伧攘持斧徂川錯辭倒押韻達徒段聯頓止貳師城放誕飯後反間飛閤黼冕管幹故疇貴昌鼓佬股栗古貌古心谷山硯寒伧豪竹哀絲侯呂陵架格翦削荊請舉案齊眉距破鞠室坑谷塊煤牢度雷精六親不認渌渌羅守棉手悶子冥窮弄瓦醗醅跄捍球賽桑屐時力樹德務滋水怒水區述贊肆宥談敍鐵山同辔晩會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