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鐵闆。 孫犁 《白洋澱紀事·吳召兒》:“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綠的發黑,像說梅花調用的鐵響闆。”參見“ 鐵闆 ”。
根據搜索結果的綜合整理,“鐵響闆”的詳細解釋如下:
詞語構成與發音
鐵響闆(tiě xiǎng bǎn)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鐵”“響”“闆”三字組成,其拼音為“ㄊ一ㄝˇ ㄒ一ㄤˇ ㄅㄢˇ”(注音符號)。
基本詞義
鐵響闆即“鐵闆”,指用鐵制成的闆狀物,可能與傳統樂器或工具相關。例如,在文學作品中,孫犁曾用“鐵響闆”比喻扁豆角的顔色和質感:“綠的發黑,像說梅花調用的鐵響闆”。
與普通響闆的區别
普通“響闆”多為木制或貝殼制的打擊樂器(如西班牙響闆),而“鐵響闆”更強調材質為鐵,具體用途可能因語境而異。例如,在戲曲表演中可能作為節奏樂器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在古籍或方言中的用法,可參考《白洋澱紀事》等文學作品或地方民俗研究資料。
《鐵響闆》是一個成語,意為毫無疑義或确鑿無疑的證據或事實。
《鐵響闆》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金」和「口」,總共有12個筆畫。
《鐵響闆》一詞最早出自明代小說《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故事中,孫悟空嫌疑被誤會,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拿出了一塊鐵闆,讓衆人用刀砍他,結果刀刃盡數斷裂,從而證明他的無辜。此後,「鐵響闆」逐漸成為了形容确鑿無疑的證據或事實的成語。
繁體字「鐵響闆」中的「響」使用了「音」和「巷」兩個部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鐵響闆」在古時的寫法為「鉄響闆」。
這份合同是公司和客戶籤定的,法律效力如同一塊鐵響闆。
鐵證如山、闆上釘釘、鐵案如山。
确鑿無疑、鐵一般的證據。
漏網之魚、有餘地疑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