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帖帖的意思、帖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帖帖的解釋

(1).形容帖伏收斂之貌。《釋名·釋床帳》:“牀前帷曰帖,言帖帖而垂也。” 宋 梅堯臣 《月下懷裴如晦宋中道》詩:“我馬卧我庭,帖帖垂頸耳。” 明 劉基 《大熱遣懷》詩:“渡水翅帖帖,守門口舑舑。”

(2).安穩貌。 唐 杜牧 《燕将錄》:“唯 燕 未得一日之勞為子孫壽,後世豈能帖帖無事事乎?” 明 唐順之 《答李中谿禦史》:“苞苴不行於上,怨毒不結於下,天下可以卧而帖帖矣。”

(3).逼近、貼近貌。 唐 韓偓 《雨中》詩:“獨自上西樓,風襟寒帖帖。” 元 薩都剌 《繡鞋》詩:“羅裙習習春風輕,蓮花帖帖秋水擎。” 清 阮元 《冒雨由缙雲趨麗水》詩:“迷漫十步外,白雪飛帖帖。”

(4).溫順;服帖。 唐 韓愈 《施先生墓志銘》:“貴遊之子弟,時先生之説二經,來太學,帖帖坐諸生下,恐不卒得聞。” 宋 費衮 《梁谿漫志·<聞見後錄>論田橫》:“其意謂同心協力,數百人萃於一國,彼豈終帖帖者耶?” 明 宋濂 《章公神道碑》:“乃誅其首叛者,餘皆帖帖。”

(5).平淡無奇。《朱子語類·論文上》:“ 司馬遷 文雄健,意思不帖帖,有 戰國 文氣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帖帖(tiē tiē)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疊音詞,其釋義可從古代典籍和現代詞典中歸納為以下三類:

一、形容安穩順從之态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表示“安穩伏貼”之義。唐代韓愈《石鼓歌》雲“安置妥帖平不頗”,《說文解字》注“帖”為“帛書署也”,引申為平服之意。宋代梅堯臣《月下懷裴如晦宋中道》有“我馬卧不躁,若衾覆平帖”之句,均體現此意。

二、指緊密貼合的狀态 《廣韻》釋“帖”為“床前帷”,後衍生出“靠近”之義。《周禮·春官·司幾筵》鄭玄注“莞筵紛純”中“帖”表鋪陳,宋代林逋《山閣偶書》中“水風霜氣夜棱棱,地爐獸火漫溫熱。凍樾午碑添客恨,任懸冰柱泣疏燈”即用此意象。

三、古漢語特殊用法 元代陶宗儀《南村辍耕錄》卷三記載“帖帖然”形容馴服之态,清代龔自珍《明按察司佥事金君石阙銘》中“帖帖善走”指溫順姿态,均屬古代特殊語境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帖帖”是一個疊詞,讀音為tiē tiē,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幾種解釋:

  1. 形容帖伏收斂的樣子
    指事物或人表現出順從、收斂的狀态。例如唐代韓偓《雨中》詩:“獨自上西樓,風襟寒帖帖。”,這裡形容衣襟被風吹動後平貼的樣子。

  2. 安穩、安定的狀态
    表示平靜、穩妥,如唐代韓愈《施先生墓銘》中提到:“帖帖然坐諸生下”,描述人物安靜沉穩的狀态。另見《楚辭序》“事不妥帖”,強調安定之意。

  3. 貼近、逼近的形态
    指物體或空間上的緊密靠近,如“風襟寒帖帖”中風吹衣襟貼近身體的情景。

  4. 溫順服帖的性格
    用于形容人順從、不反抗的态度,如《三俠五義》中“塞外蠻人方帖服”,疊用“帖帖”可強化這種溫順感。

  5. 平淡無奇
    少數語境下引申為缺乏特色或波瀾,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闆屋碧霭踣斃補衮乘其不備搗弄燈市德施饤坐黎東中段太尉逸事狀讀記二胡芳緘付之東流高宗刻象攻守公粟鳏孤管涵骨化形銷規彟郭公塼河政鴻塞靃靡家報介胄極口矜忍技術積中淩爍立雪籮間馬後大練麥蕈貿販木材廠曩年拿樁槃桉輕重欽信棄事勸降儒冠若斯桑給巴爾身廢名裂刷充說白道黑天墨烴燍銅筋鐵肋頹墊宛渠頑仙鹹陽一炬鸮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