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契的意思、鐵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契的解釋

古代皇帝頒賜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種特權的憑證。為 漢高祖 所創。鐵制的契券上用丹砂書寫誓詞,從中剖開,朝廷和受賜者各保存一半。 唐 以後不用丹書,而是嵌金,并在券文上刻有免死等特權的文字。《漢書·高帝紀下》:“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鐵契是中國古代帝王授予功臣或重臣的特殊憑證,具有丹書鐵券的别稱。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形制與材質

鐵契以鐵闆鑄造,表面镌刻鎏金文字,形制多為卷軸狀或闆狀,左右分券。據《漢書·高帝紀》記載,漢高祖劉邦曾制丹書鐵契「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廟」,其材質象征誓約的永恒性。

二、功能屬性

該信物具有三重法定效力:

  1. 免罪特權:持有者可免除九次死罪,子孫免除三次(來源:《後漢書·祭遵傳》)
  2. 世襲憑證:保障受賜家族爵位世襲罔替
  3. 政治盟約:确立君主與臣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三、曆史演變

南北朝時期鐵契制度趨于完善,唐代發展出「金書鐵券」新制。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頒賜34份鐵券,現存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李善長鐵券」實物長37.5厘米,厚0.25厘米,存世最完整者。

四、文化象征

在漢語語境中,「鐵契」引申為牢不可破的承諾,《漢語大詞典》釋義為「以鐵為契,比喻堅定的盟約」。宋代詩人陸遊《唐書》詩雲「丹書鐵券山河誓」,已成為中華文化中信諾精神的物質載體。

(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中國古代典章制度大辭典》、中華書局《漢書》校注本、國家博物館文物檔案)

網絡擴展解釋

鐵契是中國古代皇帝授予功臣的特權憑證,主要用于表彰功績并賦予家族世代承襲的特權。以下是綜合解釋:

  1. 定義與起源
    鐵契最早由漢高祖劉邦創立,作為帝王與功臣之間的契約憑證,通常以鐵制券契為載體,用丹砂書寫誓詞。其核心功能是确認受賜者的特殊待遇(如免死、世襲爵位等)。

  2. 形制與使用

    • 漢代形式:鐵契從中剖分為兩半,朝廷與受賜者各持一半,通過拼合驗證真僞。
    • 唐代演變:改為嵌金工藝,券文直接刻寫“免死”等特權内容,不再使用丹砂書寫。
  3. 曆史意義
    鐵契體現了古代“丹書鐵券”制度,是皇權籠絡功臣的重要手段。《漢書·高帝紀》記載其存放于“金匮石室”,以示莊重。唐代以後,鐵契逐漸成為身份與特權的象征,但實際效力因朝代更疊有所變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實例(如存世文物),建議查閱《漢書》或唐代典章制度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罷憊百蔬别頭場冰蟾寀地誠念澈夜創出吹胡瞪眼村先生倒峽瀉河地王放浪無羁撫憲敢不承命夬夬毂碌碌國教還命寒禁後皇黃碌黃胖日頭惛怓僬僬及第金年駿聲舉衆看家戲課學孔疏連具枷浏飙琉瑠邏廠駡唧唧眉高眼低名數秘丘母位淖汙搦翰潘将軍仆輿潛望鏡荞麥面祈衈鵲岩獅吼堂熟寝悚敬隨璞潭思攤頭陶洩外牧尉鬥嫺淑小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