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提緝的意思、提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提緝的解釋

緝捕。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提照》:“家主呈告婢僕盜逃,必拘中保,弔驗身契,并兩鄰查訊盜逃情由,方可立提緝之案,給廣捕之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提緝”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清代文獻中,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提緝”意為緝捕、捉拿,特指官府對逃犯或盜賊的追捕行動。該詞由“提”(提取、提拿)和“緝”(搜捕)組合而成,強調通過法律手段追查并逮捕目标人物。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出自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提照》,原文提到家主告發婢仆盜竊或逃亡時,需通過中保驗證身份契約,并聯合鄰裡調查,方可立案并發放捕牌。例如:

    “方可立提緝之案,給廣捕之牌。”

  3. 相關詞語解析

    • 緝:讀作“jī”時,本義為将麻搓成線,引申為搜捕(如“緝拿”“通緝”);讀作“qī”時,指一種縫紉方法。
    • 提:此處指“提拿”,即通過官方程式拘捕。
  4.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曆史法律術語,現代司法語境中多使用“通緝”“追捕”等替代詞彙。其古雅色彩使其更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總結來看,“提緝”是清代司法制度中的專業術語,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其具體應用場景。若需進一步了解“緝”的引申含義或相關法律流程,可參考《福惠全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提緝的意思

提緝(發音:tí jī),指警察或偵查人員根據線索、指令或任務,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追捕、抓捕、逮捕等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提緝的拆分部首是“手”和“系”,筆畫總計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提緝”一詞是***************創建後逐漸流行起來的詞語,其意為“拘捕、逮捕”。繁體字為「提緝」。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漢字簡化的發展,古時候寫作「提積」,其中“緝”字與現代形态稍有區别,字形更為繁複。

例句

1. 警察接到命令後,立即展開提緝行動,将逃犯抓獲歸案。

2. 偵查人員經過缜密調查,成功提緝了一個重要的犯罪團夥。

組詞

提緝不僅單獨使用,還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彙,例如:

1. 提前緝獲:在預定時間之前成功抓捕犯罪嫌疑人。

2. 提緝任務:指派給警察或特警部隊的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任務。

近義詞

1. 拘捕:指警察根據相關法律依據将嫌犯限制行動并帶回警察局。

2. 抓獲: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成功地逮捕犯罪嫌疑人。

反義詞

釋放:與提緝相對,指将被限制自由的人放回自由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