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帖耳的意思、帖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帖耳的解釋

(1).耳朵下垂,馴服的樣子。 唐 韓愈 《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明 方孝孺 《楊喬贊》:“捕虎者未嘗畏其為虎,故帖耳妥尾,而惟吾之擒。知其為虎而畏之,則必為所噬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濰水狐》:“驢之為物龎然也……倘執束芻而誘之,則帖耳輯首,喜受羈勒矣。”

(2).貼近耳邊。 宋 梅堯臣 《戲答持燭之句依韻和永叔》:“紅燭射眸從結客,清歌帖耳苦憐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帖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形象性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1. 字面本義:形容耳朵下垂貼附的狀态

    該詞由“帖”(意為“順從”“緊挨”)和“耳”構成,字面指動物(尤其是犬、馬等)的耳朵自然下垂、緊貼頭部的樣子。這種狀态常被視為動物溫順、不具攻擊性的外在表現。例如,《漢語大詞典》解釋“帖耳”為“耳朵下垂,馴服的樣子”。

  2. 引申比喻義:形容人馴服、順從的樣子

    基于動物溫順時的體态特征,“帖耳”被廣泛用于比喻人俯首聽命、不敢違抗或失去反抗意志的狀态。常與“俯首”連用為成語“俯首帖耳”,強調極其恭順、唯命是從的态度。例如,《現代漢語詞典》指出“帖耳”用于“形容非常馴服恭順(常跟‘俯首’連用)”。

“帖耳”的核心含義是順從、馴服,既可具體描繪動物耳朵下垂的溫順體态,更常用于抽象形容人卑躬屈膝、唯唯諾諾的順從姿态。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帖耳”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iē ěr,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形容馴服順從的樣子

指人或動物耳朵下垂,表現出順從、屈服的狀态。
出處與示例:

二、貼近耳邊

表示動作或聲音靠近耳畔。
出處與示例: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引用與現代用法,適用于文學分析或日常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鼈蓋子朝種暮獲臣禦充盈酬辨錘鍛耋吏鼎铏風旗風羽分間阜財謠扶風帳紗幅塞浮屋咕嘟國力汩漱何堪懷撫花鏡監郡見趣解勞進賢拔能繼子巨袟款子髡釱枯榆良宰斂影逃形令稱玲珑美元濃酽切刻情性擒戮窮奇遒緊楸葉企踵缺短容制三歸神氣十足十三樓松羔騰駕天高氣爽桐花鳳韋弦廂公纖啬先遠骁衞膝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