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鐵闆銅絃 ”。
“鐵闆銅琶”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豪邁激越的文章或藝術風格,尤其在文學和武俠小說中常被引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鐵闆銅琶”原指用鐵制的拍闆和銅制的琵琶作為伴奏樂器,後比喻文風或詞曲氣勢雄渾、豪放激昂。該成語常與蘇轼、辛棄疾等豪放派文人的創作風格相關聯。
成語典故源自宋代俞文豹《吹劍續錄》中的記載:蘇轼曾問幕士自己的詞與柳永有何不同,幕士答道:“柳郎中(柳永)詞需十七八歲少女執紅牙闆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轼)詞則須關西大漢持鐵闆銅琶,唱‘大江東去’。”這一對比凸顯了蘇轼詞風的豪邁,後演變為“鐵闆銅琶”的典故。
該成語與“銅琶鐵闆”為異形詞,含義相近,均強調藝術風格的雄渾豪放。其核心在于通過樂器的堅硬材質,隱喻作品風格的剛健有力,常用于評價豪放派文學或音樂創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參考《吹劍續錄》或蘇轼、辛棄疾的豪放詞作。
詞義:《鐵闆銅琶》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事先安排好的事情或情況。它通常用來形容事情發展得非常順利,一切都按照提前的安排進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鐵:金屬部首,五筆編碼:31154154
- 闆:木屬部首,五筆編碼:12342534
- 銅:金屬部首,五筆編碼:31154154
- 琶:玉石部首,五筆編碼:1121334
來源:《鐵闆銅琶》一詞最早見于元代馬緻遠的《東京夢華錄》,其中的一句話為:太師爺素日說話不過此等淡話,怎奈,今番變幻,當得與主者商酌訂定矣。即是指事物發展或演變都需要提前安排或商議。
繁體:《鐵闆銅琶》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在古時候所使用的寫法中,漢字“鐵”和“銅”的部首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而“闆”和“琶”的形狀也略有差異。
例句:
1. 他定下了一個鐵闆銅琶的計劃,确保了項目的順利進行。
2. 經過我們團隊的精心策劃,整個活動按照鐵闆銅琶的方式進行,取得了***************。
組詞:鐵闆燒、銅錢、琴瑟和諧、筆墨紙硯等
近義詞:安排妥當、計劃周詳、按部就班
反義詞:臨時抱佛腳、臨時起意、臨時抱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