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佻易的意思、佻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佻易的解釋

不莊重或不沉穩。《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建安 二五年” 裴松之 注引《曹瞞傳》:“ 太祖 為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 宋 陳善 《扪虱新話·二十失》:“佻易卞急,遇事輒發狷介剛直,忿不思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佻易”的漢語詞典釋義

“佻易”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佻”與“易”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佻”本義指輕浮、不莊重,如《說文解字》釋“佻”為“愉也”,後引申為輕薄、放縱;而“易”在此語境中取“輕率、簡慢”之意,如《禮記·樂記》中“易以犯難”的用法。兩字組合後,“佻易”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輕佻浮躁、不持重,含貶義色彩。

詞源與使用場景

從詞源學角度,“佻”與“易”均屬古代漢語中的行為評價類詞彙。例如,《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有“楚師輕佻”的描述,指軍隊紀律散漫;《漢書·地理志》則用“易”形容民風粗疏。兩詞結合後,多用于批評态度不端、舉止輕率之人,如古籍中“佻易無威”的表述(來源:《漢語大詞典》)。

近義詞與反義詞

“佻易”的近義詞包括“輕佻”“浮躁”“輕率”等,反義詞則有“莊重”“沉穩”“端方”等。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

網絡擴展解釋

“佻易”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tiāo yì,其核心含義為不莊重、輕浮易變,常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行為缺乏穩重和定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人性格輕浮、行為不沉穩,容易變化或動搖。例如《三國志》中評價曹操“佻易無威重”,描述他舉止隨意、缺乏威嚴。

  2. 延伸含義與使用場景

    • 性格特點:常帶有貶義,形容人缺乏恒心、毅力,或處事浮躁。如宋代文獻提到“佻易卞急”,指性格急躁且反複無常。
    • 行為表現:多用于批評态度輕率、舉止不穩重的行為,如“遇事辄發狷介”。
  3. 曆史例證
    該詞最早可見于《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曹瞞傳》,描述曹操喜好音樂、不拘小節,側面印證“佻易”一詞的用法。

  4. 近義詞與辨析
    與“輕佻”“浮躁”等詞義相近,但“佻易”更強調不穩定性和易變性,常見于書面語境。

總結來看,“佻易”多用于批評性格或行為上的缺陷,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點。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鹿原寶床褊狹褊褼表演唱常參官吵螺絲崇愛蠢迪純悫雌雄未決從心所欲存謝吊杠端居兌付革新貢闱狗瞌睡魚管蠡窺測雇夥桂淵黃金徽奸法架舌頭家事錦獍枭禁微考勤寇難狂笑女歧破睡前線前作七裡香秦苑仁隱三星掃聽色氣上田上尾哨線勝任愉快逝路售世水陽思過探虎通考僮娃同源宛澶汪洸位卑言高危削烏金搨詳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