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漢 周亞夫 的封號。《史記·绛侯周勃世家》:“ 文帝 擇 絳侯 勃 子賢者 河内 守 亞夫 ,封為 條侯 ,續 絳侯 後。” 明 尹耕 《秋興》詩之三:“ 條侯 自靖 中州 變, 竇憲 曾銘塞外勳。”
“條侯”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人物和成語兩個角度解釋,但需結合不同來源的權威性進行辨析:
曆史人物封號(主要含義)
指西漢名将周亞夫的爵位。據《史記·绛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因周亞夫賢能,封其為條侯以繼承其父周勃的爵位。周亞夫以治軍嚴明著稱,在平定“七國之亂”中功勳卓著,後因政治鬥争被誣陷下獄,最終絕食而亡。
文學引用與評價
明代尹耕在《秋興》詩中提到“條侯自靖中州變”,借周亞夫平定叛亂之事,贊頌其維護國家安定的功績。
成語含義的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條侯”解釋為形容“人才出衆”,但此說法缺乏直接曆史文獻佐證,可能是基于周亞夫個人能力的引申義。需注意,高權威性來源(如、2、4)均未提及此用法,建議以曆史封號含義為主。
核心含義為周亞夫的曆史封號,成語用法需謹慎對待,可能為現代衍生解釋。
《條侯》是指在古代封建社會中,被封為侯爵的一種特定的封號。侯爵位列諸侯之下,是封建等級制度中的一種貴族身份。
《條侯》的拆分部首是“卩”和“人”,其中“卩”為右邊部分,表示文物印章的意思,而“人”則代表人物。該字一共有8個筆畫。
《條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在封建制度下,君主會根據功勳、才能或與他們關系密切的人來封賞不同的爵位,而侯爵是其中一種比較高級的封號。
《條侯》的繁體字為「條侯」。
古時候《條侯》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錄,一種古代寫法為「條候」。
1. 他的父親因立下赫赫戰功而被封為《條侯》。
2. 他家世代都是貴族,祖輩都是《條侯》。
條侯的組詞:計條侯、迎條侯、辨條侯、賜條侯。
近義詞包括:侯爵、列侯。
反義詞可能是:平民、庶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