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蜩蟬的意思、蜩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蜩蟬的解釋

(1).即蟬。 宋 蘇轍 《柳湖感物》詩:“根如卧虵身合抱,仰視不見蜩蟬喧。”《水浒傳》第一○五回:“除此山外,依舊是銷金鑠鐵般烈日,蜩蟬亂鳴,鳥雀藏匿。”

(2).指宦官。 漢 時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後因以蜩蟬指宦官。 明 無名氏 《鳴鳳記·嚴通宦官》:“老年,富貴不歸園,反相排同道;侵奪人權,驕情傲态,欺陵咱狗尾蜩蟬。”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佛典屬》:“時上最喜贊禮郎,多有至大位者,公曰:‘蜩蟬輩亦足貴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蜩蟬(tiáo chán)是漢語中對蟬類昆蟲的統稱,特指體型較大、鳴聲響亮的蟬。以下從詞典釋義、古籍注疏及文化内涵角度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動物學定義

    指蟬科昆蟲的總稱,尤指夏季常見、善鳴的品種。《漢語大詞典》釋為:“蟬的一種。體大,色黑,翅透明,夏月鳴于樹間。”(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版)

  2. 古籍注疏

    • 《爾雅·釋蟲》:“蜩,螂蜩,螗蜩。”郭璞注:“螂蜩即蟬之大而黑色者,螗蜩小而綠色。”
    • 《說文解字》:“蜩,蟬也。從蟲,周聲。”段玉裁注:“蜩蟬疊韻,今俗通稱蟬。”(來源:《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影印版)

二、文學意象與文化象征

  1. 時序象征

    古籍常以蜩蟬鳴叫标志盛夏,如《詩經·豳風·七月》:“五月鳴蜩”,《禮記·月令》亦載“仲夏之月,蟬始鳴”。

  2. 生命哲思

    《莊子·逍遙遊》以“蟪蛄不知春秋”對比蜩蟬短壽,喻生命短暫;而“蜩與學鸠笑之”則諷眼界狹隘,成為經典哲學意象(來源:《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16年版)。


三、方言與别稱

  1. 地域差異

    揚雄《方言》卷十一:“蟬,楚謂之蜩,宋衛之間謂之螗蜩。”可見“蜩”為楚地方言,後演變為通語。

  2. 别名考據

    據《本草綱目》,蜩蟬别名“齊女”,源自崔豹《古今注》傳說:“齊王後怨王而死,化為蟬,故蟬名齊女。”(來源:《本草綱目校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年版)


四、現代漢語用法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标注:

蜩 tiáo 〈書〉蟬。

蟬 chán 昆蟲,種類很多,雄的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幼蟲生活在土裡,成蟲吃植物汁液。俗稱“知了”。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


“蜩蟬”兼具生物學指稱與深厚文化意蘊,其釋義需結合工具書定義、經典文獻用例及曆史語用演變綜合考辨。

網絡擴展解釋

“蜩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本義:指蟬(昆蟲)

  1. 基本釋義
    “蜩蟬”是蟬的别稱,常見于古漢語文獻中,用于描述夏季鳴叫的蟬類昆蟲。例如:
    • 宋代蘇轍《柳湖感物》詩:“根如卧虵身合抱,仰視不見蜩蟬喧。”
    • 《水浒傳》第一〇五回提到烈日下“蜩蟬亂鳴”,生動描繪了夏日蟬鳴的場景。

二、比喻義:指宦官(古代官員)

  1. 曆史淵源
    漢代侍中、中常侍等官職的冠飾以黃金珰為底,上附蟬紋,并以貂尾裝飾,象征高潔(因蟬飲露水,寓意清廉)。後世遂以“蜩蟬”代指宦官群體。
  2. 文學用例
    • 明代戲曲《鳴鳳記》中,用“狗尾蜩蟬”諷刺宦官專權。
    • 清代昭槤《嘯亭雜錄》記載官員對宦官的評價:“蜩蟬輩亦足貴耶?”,體現士大夫對宦官的輕蔑。

“蜩蟬”既可指自然界的蟬,也因漢代官制中的冠飾特點衍生出對宦官的代稱。需注意語境區分具體含義。以上解釋綜合了宋代至清代的文獻例證,更多細節可參考詩詞古文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北半球長嘶蟬媛陳若曦單個兒道牀的音奠都鼎躍都團對立統一規律肥嫩鳳彩伏轼覆杅故官寒營好問決疑黃沱回去姜姜剪僇緘密旌軒禁奸妓筵倦鳥揩鼓尻門子客袍老舉烈野鱗片流音路口緑萼馬傭美利冥道餪女椪柑樸廉前來清減輕倩清歈佉路瑟咤然糠照薪認清認做壽光爽曙書信館天度土竈溫醇緼着午宴謝娘溪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