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蜩蟬的意思、蜩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蜩蟬的解釋

(1).即蟬。 宋 蘇轍 《柳湖感物》詩:“根如卧虵身合抱,仰視不見蜩蟬喧。”《水浒傳》第一○五回:“除此山外,依舊是銷金鑠鐵般烈日,蜩蟬亂鳴,鳥雀藏匿。”

(2).指宦官。 漢 時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後因以蜩蟬指宦官。 明 無名氏 《鳴鳳記·嚴通宦官》:“老年,富貴不歸園,反相排同道;侵奪人權,驕情傲态,欺陵咱狗尾蜩蟬。”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佛典屬》:“時上最喜贊禮郎,多有至大位者,公曰:‘蜩蟬輩亦足貴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蜩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本義:指蟬(昆蟲)

  1. 基本釋義
    “蜩蟬”是蟬的别稱,常見于古漢語文獻中,用于描述夏季鳴叫的蟬類昆蟲。例如:
    • 宋代蘇轍《柳湖感物》詩:“根如卧虵身合抱,仰視不見蜩蟬喧。”
    • 《水浒傳》第一〇五回提到烈日下“蜩蟬亂鳴”,生動描繪了夏日蟬鳴的場景。

二、比喻義:指宦官(古代官員)

  1. 曆史淵源
    漢代侍中、中常侍等官職的冠飾以黃金珰為底,上附蟬紋,并以貂尾裝飾,象征高潔(因蟬飲露水,寓意清廉)。後世遂以“蜩蟬”代指宦官群體。
  2. 文學用例
    • 明代戲曲《鳴鳳記》中,用“狗尾蜩蟬”諷刺宦官專權。
    • 清代昭槤《嘯亭雜錄》記載官員對宦官的評價:“蜩蟬輩亦足貴耶?”,體現士大夫對宦官的輕蔑。

“蜩蟬”既可指自然界的蟬,也因漢代官制中的冠飾特點衍生出對宦官的代稱。需注意語境區分具體含義。以上解釋綜合了宋代至清代的文獻例證,更多細節可參考詩詞古文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蜩蟬》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昆蟲中的蟬。

拆分部首和筆畫

《蜩蟬》的部首是蟲,共有20個筆畫。

來源

《蜩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由于蜩和蟬都屬于昆蟲類,因此常常被連用。蜩字本身是蜩螗(音tí)的古稱,而蟬字則是螬的異體字。

繁體

在繁體字裡,蜩蟬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蜩蟬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形狀仍然較為相似。

例句

  1. 夏天到了,蜩蟬的叫聲充滿了整個田野。
  2. 他的聲音像蜩蟬一樣嘹亮。

組詞

蜩黍(音tí shǔ):指谷類中的高梗玉蜀黍。

蟬蛻(chán tuì):指蟬類幼蟲蛻變後所剩下的殘體。

近義詞

蜉蝣(fú yóu):也指昆蟲中的某些種類,常與蜩蟬聯繫在一起。

螽斯(zhōng sī):也指昆蟲中的某些種類,通常叫聲比蜩蟬更為響亮。

反義詞

青蛙(qīng wā):指兩栖爬行動物中的一種,與蜩蟬屬于不同的類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