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添妝的意思、添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添妝的解釋

亦作“ 添粧 ”。指向新娘贈送財物禮品。《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鼓樂喧天響 汴州 ,今朝織女配牽牛。本宅親人來接寶,添粧含飯古來留。”《西遊記》第九四回:“﹝國王﹞又傳旨教内宮官排宴,着三宮六院後妃與公主上頭,就為添妝餪子,以待十二日佳配。”《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多拜上縣君,昨日承蒙厚款,些些小珠奉去添妝,不足為謝。” 田漢 《關漢卿》第三場:“另送中統鈔二十萬做添妝的費用,送他們下山吧。”


見“ 添妝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添妝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指在女子出嫁前,親友向其贈送首飾、衣料等財物以示祝賀的習俗。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

  1. 字面與引申義

    “添”意為增添、補充,“妝”指嫁妝或妝奁。合稱“添妝”即指為新娘的嫁妝增添物品。該詞源于古代婚禮習俗,是親友表達祝福的禮儀行為。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第6卷,第1432頁。

  2. 民俗學定義

    在傳統婚俗中,添妝屬于“婚前饋贈”環節,區别于父母置辦的正式嫁妝。其物品多為女性用品,如首飾、布料、脂粉等,象征對新人生活的物質支持與美好期許。

    來源:鐘敬文《中國民俗史·明清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15頁。

二、文化背景與演變

  1. 曆史淵源

    此俗可追溯至周代“納徵”禮,至唐宋時期逐漸形成“添妝”之名。明代《醒世恒言》中已有“衆親眷都來添妝”的記載,清代地方志亦多見相關描述。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添妝”詞條。

  2. 地域差異

    北方多稱“添箱”,指将禮物放入新娘的嫁妝箱;南方則通稱“添妝”。部分地區的添妝儀式需由女性長輩主持,蘊含傳遞福氣的寓意。

    來源:烏丙安《中國民俗學》(遼甯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89頁。

三、現代應用與延伸

當代語境中,“添妝”仍用于描述婚禮饋贈行為,但形式趨于簡化。部分文化活動中亦借用該詞,如非遺展覽對傳統嫁衣的展示稱為“為民族記憶添妝”,賦予其文化傳承的新内涵。

來源:《現代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20年)第4卷,第987頁。

網絡擴展解釋

“添妝”是中國傳統婚俗中的一種禮儀,具體含義和習俗如下:

一、基本定義

“添妝”指向新娘或其家庭贈送財物或禮品,表達對新婚的祝福。這一行為在婚前由親友完成,常見形式包括紅包、首飾、衣物等。

二、具體形式與習俗

  1. 女方家的互動
    女方在婚禮前向親友贈送喜糖、喜餅等禮物,收到禮物的親友需回贈“添妝”禮。禮物越豐厚,象征女方家庭地位越高。
  2. 男方家庭的參與
    部分文獻提到男方家庭也會參與添妝,如《西遊記》中國王為公主添妝,體現對新娘的重視。

三、文化意義

四、曆史與演變

該習俗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清平山堂話本》《初刻拍案驚奇》等古籍均有記載。現代婚禮中,添妝仍以紅包、禮品形式延續,但儀式簡化,更注重心意表達。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案例或地域差異,可參考《漢典》《接親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富保育員笨腳獸科禀懼波動伯禹廠禮拜禅榻陳琳檄儲存醇溫大化登年耳管芬茀佛牙桴槎感移稿案門羔裘鈎詩鈎詭籍海藻寒冷懷邪換個兒伽裡略雞缸剞劂絶物髡刖累瓦結繩理尚陸玩無人滿懷貿易壁壘末人泮池潘輿配給貧孱乾哕清秘祈文驅納塞笳逝物雙飛水界悚惕櫯材隨蔭宿因湍駃衛奉尾瑣微嫌委蛇遐紀錫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