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one's allotted span;natural span of life]∶自然的壽數
盡其天年。——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the year’s harvest] 〈方〉∶年成
今年天年不好,糧食收成少
(3) [time] 〈方〉∶時期;時代
這種打仗的天年,家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1).自然的壽數。《莊子·山木》:“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史記·刺客列傳》:“老母今以天年終, 政 将為知己者用。” 唐 柳宗元 《行路難》詩之一:“啾啾飲食滴與粒,生死亦足終天年。”《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令堂天年有限,過傷無益,且自節哀。” 秦牧 《江湖捉鼈人》:“人如果不把鼈吃掉,而讓它頤養天年的話,這家夥還可以大到好幾十斤呢!”
(2).謂年運。參見“ 天年不齊 ”。
(3).猶年頭。 洪靈菲 《在洪流中》:“現在的天年是‘剝削人口’的天年呀。”
“天年”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概念與自然壽命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天年指個體與生俱來的自然壽數,即在不遭受疾病、意外等幹擾的情況下,人類應達到的生理壽命極限。古代文獻如《莊子·山木》提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強調自然生存狀态下的壽命完整性。
古代醫學觀點
《素問·上古天真論》認為,人類生育功能衰竭的年齡為男性64歲、女性49歲,但自然壽命(天年)應達百歲。部分典籍如《尚書·洪範篇》進一步提出“壽百二十歲”,道家與醫家也多支持此觀點。
方言用法
養生與生命哲學
古代強調通過調養精神、氣血和髒腑功能來“盡終其天年”,即達到自然壽命的極限。現代常用“頤養天年”表達健康終老的願望。
“天年”既包含自然壽命的哲學概念,也涉及方言中的實用表達。其核心思想源于道家與中醫對生命規律的探索,倡導順應自然以延長壽命。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論述,可參考《莊子》《黃帝内經》等典籍。
《天年》一詞指的是人的壽命或年齡,也可以指一個人在世上生活的時光。
《天年》這個詞的部首是 "⼤",而它的全部筆畫數是6。
《天年》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由漢字 "天" 和 "年" 組成。 "天" 指的是自然界的天空,而 "年" 則表示時間的流逝。結合在一起,用來描述人的壽命。
《天年》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天年」。
在古代,「天年」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1. 他活了一個世紀,享受了充實的天年。
2. 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天年。
3. 在人的一生中,天年的長短并不決定一個人的價值。
天年殘暴、壽命、一生、歲月、光陰、年齡
壽命、壽元、壽命長短、壽終正寝
早逝、夭折、喪命、過早離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