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田課的意思、田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田課的解釋

田賦。《晉書·束晳傳》:“今天下千城,人多遊食,廢業占空,無田課之實。”《魏書·楊椿傳》:“ 椿 以屯兵,惟輸此田課,更無徭役。” 清 侯方域 《重修書院碑記》:“居有號舍,贍有田課,試有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田課是古代漢語中表示與農田賦稅相關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國家向農戶征收的田租及附加的勞役制度。《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按田畝征收的賦稅”,強調其作為農業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

從詞義構成看,“田”指代農耕土地,“課”則源于古代財政術語“課稅”,二者結合後形成以土地為基礎的稅賦體系。唐代《唐律疏議·戶婚律》記載:“凡田課之制,分租、調、役三綱”,說明其包含實物地租(如糧食)、紡織品及力役三種形式。宋代《文獻通考·田賦考》進一步記載:“田課按土質分等,膏腴之地課三鬥,中田二鬥,薄田一鬥”,體現差異化的征收标準。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但在曆史文獻研究中仍具價值。如《中國賦稅史》指出,田課制度自秦漢“初稅畝”發端,至明清“一條鞭法”改革前,始終是封建社會財政體系的支柱。

網絡擴展解釋

“田課”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田賦,即按田地征收的賦稅。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田課”指古代以農田為征稅對象的賦稅制度,屬于農業稅的一種形式。它體現了封建社會對土地資源的管控和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2. 曆史引證

    • 《晉書·束晳傳》提到“無田課之實”,說明當時田賦作為國家財政的基礎。
    • 《魏書·楊椿傳》記載屯兵“惟輸此田課”,反映田課與軍事駐防的關聯性。
    • 清代侯方域的碑記中“贍有田課”表明,田課收入曾用于書院等公共設施的維護。
  3. 現代語境
    該詞屬于曆史術語,現代已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經濟、稅收制度時仍具參考價值。需注意,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工作場所”,可能存在斷章取義或混淆其他詞彙的情況。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田課的稅率或實施方式,可查閱《晉書》《魏書》等史書原文,或相關經濟史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嗷嗷待食百花争妍寶婺冰川運動稱德弛弓摧剉錯金黵面倒喇電鍍惡識廢滅俸券奉喜奉職官臣盥溉蠱蚘顧虎頭孤立木國務員橫單蘅蕪橫斜昏穢降筆九江八河闿爽曠逸離鬽立願鸬鹚漫淹門侍彌勒佛脈脈相通妺嬉南貝捏詞輕動傾家蕩産輕約曲徇塞色識解衰齡恕不一一贖锾嘶喊俗狀酴醾枉曲直湊望眼莞然縣志嚣蕩骁勇善戰協義西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