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田課的意思、田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田課的解釋

田賦。《晉書·束晳傳》:“今天下千城,人多遊食,廢業占空,無田課之實。”《魏書·楊椿傳》:“ 椿 以屯兵,惟輸此田課,更無徭役。” 清 侯方域 《重修書院碑記》:“居有號舍,贍有田課,試有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田課”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田賦,即按田地征收的賦稅。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田課”指古代以農田為征稅對象的賦稅制度,屬于農業稅的一種形式。它體現了封建社會對土地資源的管控和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2. 曆史引證

    • 《晉書·束晳傳》提到“無田課之實”,說明當時田賦作為國家財政的基礎。
    • 《魏書·楊椿傳》記載屯兵“惟輸此田課”,反映田課與軍事駐防的關聯性。
    • 清代侯方域的碑記中“贍有田課”表明,田課收入曾用于書院等公共設施的維護。
  3. 現代語境
    該詞屬于曆史術語,現代已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經濟、稅收制度時仍具參考價值。需注意,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工作場所”,可能存在斷章取義或混淆其他詞彙的情況。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田課的稅率或實施方式,可查閱《晉書》《魏書》等史書原文,或相關經濟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田課

田課(tián kè)是一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田和課。田部意為農田,課部意為教授或學習。該詞源自古代中國的農耕文化,原本表示種植農田的工作和學習農業知識的活動。

根據部首的拆分,田部的筆畫數為4,課部的筆畫數為11。總體來說,田課的總筆畫數為15。

詞源

田課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冢宰·大師賦》中。在古代的田間,農民們常常會互相交換經驗和分享農業知識,這被稱為田課。隨着時間的推移,田課不僅僅指田間教學,也可以泛指其他領域中的學習和教授活動。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田課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田課并沒有太多變化。古代的田字寫作"甲田申",而課字則有多個變體,例如“課”、“課”、“兜”等。

例句

1. 農民們在農田裡舉行了一次田課,分享了種植新品種的經驗。 2. 我們每周都要參加幾節農業課,這是我們的田課。

組詞

田課可以與其他詞組成新的詞語,例如:田地、課程、田野、課題等。

近義詞

與田課意義相近的詞語有:田間教學、農田學習等。

反義詞

與田課意義相反的詞語有:自學、教室學習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