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的符命。《呂氏春秋·知度》:“唯彼天符,不周而周。”《漢書·王莽傳上》:“天符仍臻,元氣大同。”《舊唐書·崔佑甫傳》:“伏以國家化洽理平,天符洊至,紛綸雜沓,史不絶書。”
(2).謂天廷的诏命。 宋 洪邁 《夷堅甲志·鐵塔神》:“至夜,神見夢于寺主講師曰:‘吾奉天符,令拘刷城中合死人。’”
“天符”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
天的符命
指上天降下的祥瑞或征兆,象征天命所歸。例如《呂氏春秋》提到“唯彼天符,不周而周”,《漢書》中王莽稱帝時也以“天符仍臻”作為合法性依據。
天廷的诏命
指神話或宗教中天庭下達的命令。如宋代《夷堅甲志》記載神明“奉天符”執行任務。
在五運六氣學說中,“天符”指中運之氣與司天之氣五行屬性相合的年份。例如:
作為成語,“天符”由“天”(自然力量)和“符”(征兆)組成,表示上天賜予的預兆,常用于描述重大事件前的自然或超自然現象。
韓國上古哲學經典《天符經》與中國道家思想有相通之處,體現了“天符”概念在東亞文化中的延伸(注:此來源權威性較低,需謹慎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中醫天符年的具體推算或文獻中的用例,可查閱《素問·六微旨大論》或《漢書》等原始文獻。
《天符》意為天上的标記或征兆,指代宇宙間的某種符號或預示。
《天符》的部首是“日”(太陽),共有5個筆畫。
《天符》詞源自中國古代傳說和神話,它是一種古代人們用來預測天氣、通天靈氣以及預知吉兇的神秘符號。
《天符》的繁體字為「天符」,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人們使用毛筆将《天符》書寫在竹簡或甲骨上。漢字的書寫方式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演變,現代漢字的形狀略有不同。
1. 這片雲層形狀獨特,宛如一朵展翅欲飛的《天符》。
2. 星辰閃爍間仿佛蘊藏着無數個神秘的《天符》。
1. 地符:指地上的标記或征兆。
2. 神符:指具有神秘力量的符號或标記。
3. 天象:指在天上出現的自然現象,如日食、月食等。
1. 天兆
2. 天相
3. 天迹
1. 地符
2. 人迹
3. 人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