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蹋翼的意思、蹋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蹋翼的解釋

耷拉着翅膀。頹喪無所作為貌。 唐 顧況 《剡紙歌》:“手把山中紫羅筆,思量點畫龍蛇出。政是垂頭蹋翼時,不免向君求此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蹋翼”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基本釋義

蹋翼(拼音:tà yì)指耷拉着翅膀,比喻人或事物頹喪、消沉、無所作為的狀态。該詞源自唐代詩人顧況的《剡紙歌》:“政是垂頭蹋翼時,不免向君求此物”,描繪了困頓失意的形象。


延伸解析

  1. 字面與比喻義

    • 字面:“蹋”意為垂落、低垂,“翼”指翅膀,合指鳥類翅膀下垂的形态。
    • 比喻:引申為人在困境中喪失鬥志、消沉不振的狀态。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以下情境:

    • 個人遭遇挫折後的萎靡狀态;
    • 事物發展受阻時的停滞現象。
  3. 注意争議
    部分資料(如)提出“蹋翼”有“阻礙他人發展”的引申義,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文獻或高頻用例,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衍生解讀,需謹慎使用。


示例與關聯詞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優先參考唐代詩文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蹋翼的意思

《蹋翼》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踩踏鳥類的翅膀,使其無法飛翔。

拆分部首和筆畫

《蹋翼》的拆分部首是“辵”(辶)和“羽”。

它由“辵”(辶)部表示“行走”的意思,而“羽”部表示“鳥類”的意思。

根據部首和部件的劃分,“蹋翼”的總筆畫數為19畫。

來源

《蹋翼》一詞最早出現在《老子》一書中,原文出自第67章:“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其中“高者抑之”這句話中的“抑”字被後人誤寫為“蹋”,形成了“蹋翼”一詞。

繁體字

《蹋翼》的繁體字為“踏翼”,讀音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人們使用篆書來書寫漢字。《蹋翼》在篆書中的寫法為:

蹋翼的篆書寫法

例句

1. 他故意蹋翼鳥類,讓它們無法飛翔。

2. 這個行為猶如踩踏人們的希望,是對人性的一種傷害,相當于蹋翼人們的夢想。

組詞

1. 蹋堅磚(指踩踏堅硬的磚頭,比喻非常堅強)

2. 彎腰蹋腳(指身體不自然地彎腰,像蹋腳一樣)

近義詞

1. 踩踏:指用腳踩或踩踏。

2. 損害:指對某人或某事物造成傷害或損失。

反義詞

保護:指保護或維護某人或某事物的安全與完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