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桃樹枝條。舊時謂可以驅鬼魅。 漢 劉安 《淮南萬畢術·埋石四隅家無鬼》:“取蒼石四枚,及桃枝七枚,以桃弧射之……故無鬼殃。” 宋 趙令畤 《侯鲭錄》卷一:“今人以桃枝灑地辟鬼。”
(2).指桃枝竹。一種赤皮竹。可以織席作杖。《山海經·西山經》:“﹝ 嶓冢之山 ﹞ 嚣水 出焉,北流注於 湯水 ,其上多桃枝鈎端。” 袁珂 校注:“桃枝,竹名。” 晉 戴凱之 《竹譜》:“桃枝皮赤,編之滑勁,可以為席。”
(3).指用桃枝竹制的杖。 清 吳敬梓 《天台紅藤杖歌為姚文潔作》:“桃杖靈壽差堪拟,枯蔓蒼藤何有哉。”
“桃枝”一詞主要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桃樹枝條(驅鬼功能)
舊時認為桃樹枝條具有驅除鬼魅的作用。例如《淮南萬畢術》記載,将桃枝與蒼石結合可避鬼殃;宋代《侯鲭錄》提到“以桃枝灑地辟鬼”的習俗。這一文化寓意源于古代桃木被視為辟邪之物。
桃枝竹(植物與用途)
指一種赤皮竹,學名“桃枝竹”,其特點為“皮赤,編之滑勁”。古代常用于編織竹席或制作手杖。如《山海經》提及嶓冢山多産此竹,晉代《竹譜》也描述其用途。
桃枝竹制品
特指用桃枝竹制成的杖,清代文獻中曾以“桃杖”與靈壽木杖類比,體現其輕便實用的特性。
中藥用途
作為藥材,桃枝是薔薇科植物桃的幹燥枝條,具有活血通絡、解毒殺蟲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
文學與命名中的延伸
在文學作品中,桃枝常被賦予意象,如小說描寫“紅巾少年折桃枝”的場景,象征青春或深情。此外,“桃枝”也用于人名,寓意如桃樹般生機或枝葉繁茂。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記載、民俗文化及藥用價值,涵蓋“桃枝”的多重含義。
《桃枝》一詞指的是桃樹的枝條,通常用來形容桃樹綻放的嫩綠色枝葉。它是一個文學意象,常用于描述春天的景象,給人一種溫暖、生機勃勃的感覺。
《桃枝》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木,構成的筆畫是6畫。
《桃枝》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它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被廣泛使用,包括詩歌、散文等。繁體字中,“桃枝”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可能存在變化,但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桃枝”通常以現代寫法表達,即“桃枝”。不過,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文人的作品中,古代文人有時也采用了其他寫法來表達“桃枝”的意思。
1. 春風拂過,萬樹桃枝嫩綠欲滴。
2. 桃枝似火般綻放,吸引了無數蜜蜂。
3. 微風輕柔地揚起了桃枝的絲絲嫩葉。
梨枝、柳枝、楊枝、桃花、梅花、杏花。
桃枝的近義詞可以有桃葉、桃花枝、桃樹枝。
桃枝的反義詞可以是桃木、桃樹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