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逃楊的意思、逃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逃楊的解釋

叛離 楊朱 之道。《孟子·盡心下》:“逃 墨 必歸於 楊 ,逃 楊 必歸於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逃楊”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思想流派理解:

  1. 基本釋義
    該詞源自《孟子·盡心下》的“逃墨必歸于楊,逃楊必歸于儒”,指叛離楊朱學派的思想主張,轉而歸附儒家學說。

  2. 思想史背景

    • 楊朱學派:戰國時期主張“貴己”“為我”的學派,與墨家“兼愛”對立。
    • 孟子觀點:認為墨家(極端利他)與楊朱學派(極端利己)的思想偏頗,主張回歸儒家中庸之道。
  3. 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誤讀為“逃避楊柳樹”或引申為逃避責任,實為望文生義。該詞本義特指思想流派的轉變,而非日常行為描述。

  4. 現代使用建議
    在非哲學語境中使用時需謹慎,避免歧義。若需表達“逃避責任”,更宜選用“推诿”“卸責”等現代詞彙。

注:該詞屬于古代思想史術語,日常使用頻率極低,多見于研究先秦哲學的文獻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逃楊》的意思

《逃楊》是一個成語,指的是楊柳在風中搖擺的樣子。比喻風中飄忽不定,沒有根據或信念,輕浮不穩的态度。

部首和筆畫

《逃楊》的部首是“亻”(從人)和“木”(從木),共有7個筆畫。

來源

《逃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唐代楊炯的《答馮同叔書》中:“因修竹生邊溪之上,近城枝上多葦,雲:‘竹有環溪之勢,此非竹,此乃逃楊耳。’”所以,成語《逃楊》就來自于此。

繁體字

《逃楊》的繁體字為「逃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逃楊》時采用的是「逃楊」的形式,其中的“楊”指的就是楊柳。

例句

他的态度像《逃楊》,時而支持某個觀點,時而又改變了主意。

組詞

逃亡、逃避、逃脫、逃離、逃走

近義詞

浮躁、輕浮、飄忽、不定、變化無常

反義詞

堅定、穩定、果決、堅持、一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