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桃木刻神鬼偶像。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道士﹞因指諸方士曰:‘爾之不食,辟穀丸也。爾之前知,桃偶人也。’”
(2).喻傀儡人物。 魯迅 《集外集拾遺·<哀範君>詩之二》:“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場。”參見“ 桃梗 ”。
“桃偶”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字面構成
文化背景
古人認為桃木有驅邪功能,如《閱微草堂筆記》提到道士用“桃偶人”實施法術,側面印證其辟邪用途。
象征傀儡人物
魯迅在《哀範君》詩中寫道:“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場”,以“桃偶”暗喻政治傀儡,強調其空有形式而無實權的特質。
延伸用法
現代語境中可泛指被操控的象征性角色,如組織中的虛職、文化符號等,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桃偶》是一個詞彙,意思是指桃木制成的人偶。該詞彙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木和人。木表示與木材有關,人表示與人相關。
《桃偶》的筆畫數為11畫。第一個字“桃”有8畫,第二個字“偶”有3畫。
《桃偶》這個詞彙的來源并不确切,但可以猜測與桃花有關。桃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象征着吉祥、愛情和美好。制作桃木人偶可能是為了祈福、驅邪或保平安。
在繁體字中,桃偶的寫法仍然是“桃偶”,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對于桃偶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字形暫無法确認。
以下是一個關于桃偶的例句:
他送給我一個桃偶,希望我平平安安。
組詞:木偶、玩偶、傀儡
近義詞:木偶、人偶、傀儡
反義詞:真人、實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