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掩藏才智,待時奮起。《晉書·慕容垂載記》:“但時來之運未至,故韜光俟奮耳。”
“韬光俟奮”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二、釋義與出處
指隱藏才能或才智,等待時機奮發而起。出自《晉書·慕容垂載記》:“但時來之運未至,故韬光俟奮耳。”。後多用于形容人在逆境中低調積累實力,待機而動的智慧策略。
三、近義詞
四、用法與示例
五、應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個人成長、職場策略或曆史人物隱忍待發的經曆,如:“他蟄伏十年,韬光俟奮,終成行業翹楚。”
該成語蘊含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隱忍智慧,強調審時度勢的重要性。需注意“俟”讀作“sì”,意為“等待”,非“qí”。
《韬光俟奮》是一句出自《論語·為政篇》的成語,意思是隱藏才能、等待時機,然後積極奮發。這句成語表達了在適當的時候收斂自己的鋒芒,等待時機到來時,再展現自己的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韬光俟奮》這句成語的拆分部首為韋、口、米,它們分别是“韋”字、 “口”字、以及“米”字的部首。根據這些部首,可以從字典中查到《韬光俟奮》的筆畫分别是13畫+3畫+9畫。
《韬光俟奮》一詞來源于《論語·為政篇》中的一句話:“韬光養晦,民以食為天。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縛驕躁待時。”其中“韬光養晦”即為《韬光俟奮》的意思,強調領導者應該隱藏自己的才幹,等待適合的時機再發揮。
《韬光俟奮》的繁體字為「韜光俟奮」。
古時候《韬光俟奮》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例如,《韬光》原來是寫作「韜光」,但是意思相同,都表示隱藏才能。另外,《奮》原來是寫作「奮」,同樣表示積極進取。
他在事業的初期并不張揚,而是選擇了《韬光俟奮》,耐心等待着適合的時機。
韬光(隱藏才能)+ 養晦(收斂發展)+ 俟(等待)+ 奮發(積極努力)
收斂才能、藏拙待時、守勢待發
争強好勝、逞能好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