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傲逸的意思、傲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傲逸的解釋

高傲放縱;高傲超逸。《三國志·魏志·荀彧傳》“軍國事皆與 彧 籌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平原祢衡傳》:“﹝ 禰衡 ﹞恃才傲逸,臧否過差,見不如己者不與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诃剌侘國》:“其形偉大,其性傲逸,有恩必報,有怨必復。”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 慎東美 字 伯筠 ,秋夜待潮于 錢塘江 ,沙上露坐,設大酒樽及一杯,對月獨飲,意象傲逸,吟嘯自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傲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氣質特征。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高傲放縱”或“高傲超逸”,包含雙重特質:

    • 高傲:強調對自我能力的強烈自信,甚至帶有輕視他人之意;
    • 放縱/超逸:表現為不受世俗規則或外界約束,追求自由獨立的精神狀态。
  2. 延伸特質
    根據文獻用例,可進一步細化為:

    • 有恩必報,有怨必複(如《大唐西域記》描述);
    • 獨立思想與行動,如陸遊筆下對月獨飲、吟嘯自若的形象。

二、文獻用例

  1. 曆史人物描寫
    南朝裴松之注《三國志》以“恃才傲逸”形容祢衡,反映其因才華而蔑視世俗評價的态度。

  2. 文學意象塑造
    宋代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通過“意象傲逸”描繪文人超然物外的風骨。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兩類情境:

  1. 積極層面:褒揚堅持自我、不隨波逐流的獨立人格(如逆境中保持自信);
  2. 消極層面:批評過度自負、缺乏人際包容的行為(如祢衡“見不如己者不與語”)。

提示: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現代解析,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傲逸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形容一個人自信而高傲的态度和行為。下面是關于傲逸的更多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傲逸由“厶”和“土”組成,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傲逸一詞在古代文獻中出現頻率較低,但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具有自豪和自尊的态度。 繁體字: 傲逸的繁體字是「傲逸」。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代,傲逸的另一種寫法是「傲懌」,這種寫法更少見。 例句: 1. 他筆挺地站立在舞台上,展示出傲逸的氣質。 2. 她不願屈居他人之下,總是保持着傲逸的姿态。 3. 他的傲逸讓他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組詞: 傲逸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例如「傲逸自持」、「傲逸不群」。 近義詞: 傲逸的近義詞包括「傲慢」和「自負」。 反義詞: 傲逸的反義詞可以是「謙虛」和「謙遜」。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