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指全家人逃亡出走,滿一定年限不歸,視其戶絕。《宋史·職官志三》:“令佐任滿賞罰,繳奏諸州雨雪,檢按災傷逃絶人戶。”《宋史·食貨志上一》:“於是向之上戶析為貧下之戶,實田隱為逃絶之田者,粲然可考。”
(2).指逃跑絕迹。 明 王思任 《還罕山》詩:“空庭闃無僧,舊犬亦逃絶。”
“逃絕”一詞包含兩種不同語境下的含義,需根據使用場景區分理解:
一、成語用法(日常表達)
二、曆史術語(戶籍/文獻記載)
注:現代漢語中成語用法較常見,曆史術語多出現于古籍研究領域。若需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建議參考《宋史·職官志》《宋史·食貨志》及明代詩文集等原始資料。
《逃絕》是一個動詞,意為逃離、逃避。
《逃絕》的部首是辶(辵),其中辶是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表示與行走有關的意義。
《逃絕》共有10個筆畫。
《逃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古代,人們使用這個詞來形容逃避或避免某種困境或不愉快的事情。
《逃絕》的繁體寫法為「逃絕」。
在古時候,漢字《逃絕》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它們仍然是由「逃」和「絕」這兩個字組合而成。
1. 他因為害怕被捉到而毫不猶豫地逃絕了。
2. 這個國家的暴力沖突導緻大批平民不得不逃絕生路。
逃跑、逃避、絕望、絕食、絕對
逃離、逃脫、逃走、避開
追趕、追求、面對、承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