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刁鬥。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壺郎金柝之稱》:“ 潘嶽 謂刁鬥曰金柝,今銅點是也。”參見“ 金柝 ”。
“銅點”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定義
銅點即“刁鬥”,是古代的一種銅制器具,主要用于軍中夜間打更或行軍時煮飯。宋代孔平仲在《孔氏談苑·壺郎金柝之稱》中提到:“潘嶽謂刁鬥曰金柝,今銅點是也”,說明“銅點”是宋代對“金柝”的别稱。
功能與用途
曆史關聯
“金柝”是更早的稱呼,源自漢代文獻,如《木蘭詩》中“朔氣傳金柝”。潘嶽(西晉文學家)沿用此名,而宋代則改稱“銅點”,體現了語言演變。
字形與發音
拼音為tóng diǎn,繁體寫作“銅點”,由“銅”(金屬材質)和“點”(敲擊動作)組成,字面含義與功能相符。
總結來看,“銅點”是古代軍事用具的特定稱謂,兼具實用性與文化意涵。如需進一步了解“金柝”的形制或具體使用場景,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銅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一種古代銅器上的小點、小斑點”。它還可以指銅器上的圖案中的小圓點。
《銅點》的部首是“钅”(钅是金屬的象形字部首),共有10畫。
《銅點》的字形原型來自于古代銅器上的裝飾圖案。古人在銅器制作過程中,會在器身上刻上各種圖案和紋飾,其中就包括小斑點、小圓點等。這些點狀的裝飾被稱作“銅點”,後來也成為了一個表示的漢字。
《銅點》的繁體字形為「銅點」。
在古代,銅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字形為「钅點」。字形中的钅是金屬的象形字部首,加上後面的點字形,形成了現代的漢字寫法。
1. 匠人們在銅器上精心刻畫了各種花紋和銅點。
2. 這件古代銅器上的銅點非常精細,給人一種瑰麗的感覺。
銅器、點狀、小斑點、裝飾圖案、筆畫、象形字
小圓點、小斑點、斑點
平滑、整潔、無痕、無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