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典的意思、通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典的解釋

(1).共同的法則。 晉 範甯 《<春秋穀梁傳>序》:“信不易之宏軌,百王之通典也。”《陳書·高祖紀下》:“罰不及嗣,自古通典。”《東周列國志》第八一回:“‘立子以長’,古今通典。”

(2).論述典章制度沿革的專著,常以“通典”為名。如《通典》《續通典》《清通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通典”一詞可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解釋:

一、作為漢語詞語的通用含義

  1. 基本釋義
    指通行的法典或共同法則,強調内容的普適性與權威性。例如《北史》記載“釐改舊法,為一代通典”,即指統一適用的法典。

  2. 延伸用法
    也可泛指通俗易懂、廣泛流傳的典籍,這類著作通常語言簡練、知識涵蓋面廣,便于讀者快速掌握複雜内容,常見于教育領域(如教材或教輔資料)。


二、作為曆史專著的專有名詞

特指唐代杜佑編撰的《通典》,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典章制度通史,具有裡程碑意義:


“通典”既可指代通行法典或通俗典籍,也可特指杜佑的典制體史書。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若需進一步了解《通典》的詳細内容,可參考唐代文獻或相關曆史研究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典》的意思

《通典》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史學著作,編纂于明代。它是一部總結了中國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書,涵蓋了衆多學科的内容,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等。它不僅記錄了曆史事件,還包括了各個時期的官職、制度、禮儀等。《通典》的編寫目的是為了提供給官員學習參考,以規範和發展中國的政治和社會制度。

《通典》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通典》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和“車”。其中,“⻆”是它的左邊部分,表示人站立的形态;“車”則是右邊部分,表示了交通工具。

《通典》一共有10個筆畫。具體而言,按照筆畫的順序,它分别是"3、7、2、2、2、4、3、3、2、3"。

《通典》的來源

《通典》是明代楊玉環等人根據前代著作整理編纂而成的。他們參考了大量的經書、史書和其他古代文獻,對其進行了整理、核對、删減和加注。

《通典》的繁體

《通典》的繁體字為「通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通典》的古漢字寫法為「通典」。

《通典》的例句

1. 他通過研讀《通典》,深入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2. 這本《通典》是史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通典》的組詞

1. 通達:形容思路明晰,理解能力強。

2. 典籍:指古代的經典著作。

3. 通史:曆史的總稱,指通覽全部曆史的著作。

《通典》的近義詞

1. 雜纂:彙集各種不同内容的書籍形成的著作。

2. 雜編:彙編各種不同内容的書籍形成的著作。

《通典》的反義詞

1. 片面:指隻有一方面的,沒有全面呈現的。

2. 狹隘:指見識狹窄,眼界不開闊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