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讨伐綏靖。 唐 韓雲卿 《平蠻頌》:“爰命 隴西 ,授節讨綏,訓我師徒,如熊如羆。”
“讨綏”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讨”和“綏”組成,其含義與古代軍事行動及社會治理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讨綏”指通過武力讨伐來平息内亂或解決矛盾,最終實現社會安定。其中,“讨”意為征伐、鎮壓,“綏”則指安撫、平定,二者結合強調以軍事手段恢複秩序。
曆史背景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雲卿的《平蠻頌》:“爰命隴西,授節讨綏,訓我師徒,如熊如羆。”。文中描述朝廷派遣軍隊讨伐叛亂,通過武力與訓導結合的方式穩定邊疆,體現了“讨綏”在軍事策略中的應用。
詞義解析
現代延伸
當代語境中,“讨綏”一詞使用較少,但在分析曆史文獻或軍事策略時,可引申為“強硬手段與懷柔政策并用”的治理方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如《平蠻頌》全文),可參考古籍或權威曆史資料。
《讨綏》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征讨叛亂或平定叛亂。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讨”和“綏”。
“讨”字的部首是“讠”,它有6個筆畫。而“綏”字的部首是“纟”,它有7個筆畫。
《讨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曆史中的戰争與平亂時期。在古代,征讨叛亂是統治者為了維護國家穩定和社會秩序而采取的重要政策。繁體字“討綏”也是《讨綏》的另一種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讨綏》在古時期常常以篆字的形式寫成,其書寫風格更加古樸和繁複。現代漢字書寫的簡化使得《讨綏》的字形更加簡潔明了。
1. 經過艱苦奮戰,最終讨綏了這次叛亂。
2. 朝廷派遣軍隊去讨綏叛亂分子。
相關的組詞有:讨伐、綏靖、平定、安撫等。
與《讨綏》意思相似的詞語有:讨伐、平亂、鎮壓、剿滅等。反義詞則可以是:媾和、和解、息事甯人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