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推求窮究。 晉 潘嶽 《馬汧督诔》序:“而 雍州 從事忌 敦 勳効,推極小疵,非所以褒奬元功。”《禮記·大學》“緻知在格物” 宋 朱熹 集注:“緻,推極也;知,猶知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
(2).達到頂峰。 嚴複 《論中國教化之退》:“何謂治世?教宗、政法、學術均能推極。”
“推極”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推求窮究
指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或根源。例如朱熹在《禮記·大學》注釋中提到“緻,推極也”,即強調通過推究知識達到透徹理解。這一含義在古代文獻中常見,如晉代潘嶽《馬汧督诔》序中“推極小疵”的用法。
達到頂峰
引申為事物發展到極緻或最高境界。如嚴複《論中國教化之退》中提到“治世”需“推極教化”,即表達追求至善至美的狀态。此外,“極”本身有頂點、頂端之意(如“登峰造極”),因此“推極”可指推向極緻。
含義 | 核心解釋 | 典型例句/出處 | 參考來源 |
---|---|---|---|
推求窮究 | 深入探究本質 | 朱熹“推極吾之知識” | 、5、7 |
達到頂峰 | 發展至極緻 | 嚴複“推極教化” | 、7、2、3 |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句或現代用法分析,可參考上述标注的網頁來源。
推極(tuī jí),又稱推倒,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它可以用作動詞,名詞和形容詞。下面将從不同方面解析這個詞的含義和使用。
推極的部首是手(扌)并且它的筆畫數量為8畫。
推極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它最早出現在《曲禮》一書中,描述了古代禮儀中推倒或颠覆某物或某人的行為。後來,推極逐漸演變為形容極端、極限、極度等含義。
推極的繁體字為「推極」。
在古代,推極的漢字寫法為「㐈極」。現代寫法于清代才開始使用。
1. 他對學習有很高的追求,總是追求學習的極緻。
2. 在比賽中,他們迸發出了無窮的力量,努力為勝利推極。
3. 這部電影的結局讓觀衆感到非常意外,推翻了以往的觀念。
推極的組詞有:推倒、推理、推銷、推進等。
近義詞:極限、頂點
反義詞:平衡、中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