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誠心相待。《淮南子·主術訓》:“塊然保真,抱德推誠,天下從之,如響之應聲,景之象形。”《魏書·高祖紀下》:“凡為人君,患於不均,不能推誠禦物。” 宋 歐陽修 《劉公墓志銘》:“推誠自信,不為防慮。”《清史稿·文宗紀》:“給事中 蘇廷魁 疏請推誠任賢,慎始圖終。” 茅盾 《虹》七:“如果人家能夠推誠相與,那她即使受點犧牲,也很甘心。”
“推誠”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tuī chéng,其核心含義是以真誠的态度待人,強調不虛僞、不掩飾地表達自己的心意或感受。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使用場景
古籍例證
延伸用法
總結來看,“推誠”既是一種道德準則,也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方法,其核心在于摒棄虛僞,以真實自我與他人互動。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現代用例,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推誠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推崇忠誠、真誠和誠懇的品質。這個詞的主要含義是指一個人言行一緻,坦誠待人,真實可靠。推誠也可以用于形容言辭真實,沒有虛僞、做作成分的舉止。推誠強調了信任和誠信的重要性。
推誠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目為12。
推誠從字面上看,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成。其中,“推”字意為推崇、推薦;“誠”字意為真實、真誠。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忠誠和真誠的意思。
推誠的繁體字為「推誠」。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推誠的古字形為「髄誠」。這些古字形主要反映了古代漢字的演變和書寫變化。
1. 他推誠相待,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2. 在商業談判中,推誠的态度能夠增加雙方的互信。
誠實、推薦、忠誠、真實、誠懇、信任。
真誠、忠厚、真實、誠摯。
虛僞、欺詐、狡猾、不真實。
【别人正在浏覽】